商務部在其新規《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調查和處罰規定(暫行)》(以下簡稱《規定》)中,指責的行業眾多,除了紡織、玩具等傳統行業外,汽車也成為了《規定》關注的新熱點,這對于對剛剛嘗到出口甜頭的中國汽車業來說,影響還很難預料。
汽車出口大幅增長
“誰又能想到呢?三年前,中國汽車的出口數量還只有3萬多輛,而且80%都是針對周邊地區的貨車和掛車。”一家汽車出口公司的客戶經理回憶到。
但在僅僅三年后的2005年,中國汽車的整車出口就超過17萬輛,甚至比進口整車還多了1萬輛,首次出現進口數量小于出口數量的情況,2005年也被看成是中國汽車業進出口的“轉折年”。
進入2006年,這一趨勢繼續走強。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整車(含成套散件)出口62628輛,出口金額6469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9%和204.5%。其中轎車出口16813輛,金額11676萬美元,數量同比增長458%,金額增幅302%。
在以自主品牌為出口主力的汽車中,長城汽車今年以來已出口汽車10683輛,而其今年的計劃是實際完成出口汽車4萬輛,并計劃在2007年實現汽車內外銷比例1∶1;奇瑞汽車也計劃今年實現25%的汽車出口規模;華普今年將有1萬輛以上的汽車銷往海外;而去年奪得國內單一品牌銷量冠軍的夏利,目前已實現了超過2100輛以上的批量出口;吉利甚至制訂了10年汽車出口計劃,要在2015年實現每造3輛車中有2輛出口的比例等等。
中國車企出口的迅猛勢頭顯然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在2006年1月的一期美國《時代》(《TIME》)周刊上,一篇名為《中國快速發展的汽車業》的文章認為,中國的汽車企業,特別是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正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文章提到了吉利、奇瑞和中興等一批“生產廉價汽車的中國企業”,并提出“中國汽車業正在向底特律看齊,低成本的中國汽車正在加速引擎的轉動”。
就在文章刊登的同時,吉利汽車以首家參展中國企業的身份登陸底特律車展,并宣布計劃在全世界出口130萬輛汽車,其中的小型私家轎車售價低于一萬美元。
據德勤發布的汽車行業最新研究報告《出口-中國汽車工業的機遇和挑戰》(下簡稱《報告》)顯示,汽車企業產品出口占銷售額比重加速增長,有半數被訪汽車企業預計到2010年,出口所占比重將達到25%至50%。大部分被訪汽車零部件企業認為北美和歐洲是最值得優先考慮的市場,同時有45%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預計到2010年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將占其出口量的1/3。
低價仍是競爭法寶
中國汽車出口之所以能在幾年內就創造這樣的奇跡,所用的方法其實并不陌生,因為同法曾幾乎在中國所有的出口行業中都使用過——低價。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2005年,進口中國汽車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比例達到了65%。而中國出口的車型大都是價格在5000美元以下的經濟型轎車以及輕卡、皮卡等。今年一季度的汽車出口數據也顯示,整車出口的數量增速要大于出口金額的增長,顯然,出口整車的單價出現了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汽車市場早已進入買方市場,車企之間競爭極其激烈,加上去年以來,基礎原材料和能源的價格上漲,更是擠壓了車企內銷的利潤空間。與此相比,高達17%的出口退稅,就被很多車企所看好。據汽車出口公司內人士道破車企如此看好出口的“天機”——目前汽車出口的利潤確實要好于內銷。
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內很多車企不僅力圖鞏固已有市場,還籌劃打入南美、東歐等市場。目前,中國汽車已經登陸俄羅斯、希臘等國。而開啟進入這些市場的鑰匙,也必然是低價格競爭策略:在俄羅斯,長城賽弗SUV的售價比同類亞洲產品要低35%左右,陸風SUV在歐洲市場的售價僅為1.5萬歐元。
德勤的《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汽車出口主要瞄準中低端市場和采取低價策略,如何在高質量和低價格之間取得平衡是出口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目前的中國汽車產業鏈而言,汽車生產廠家正受到上下游產業價格雙重擠壓,成本控制正對大部分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成本降低也就意味著利潤增加,而成本降低的前提在于不能降低汽車的質量要求,即使是低價格的低端車型,一樣需要強大的質量后盾。
有專家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關注汽車出口迅速增長背后可能爆發的“價格戰”,因為在紡織品、玩具等大宗出口商品中,曾出現過由于企業對國外市場了解不多,往往出口產品“扎堆”于某一國家或地區,導致陷入本國企業互相殺價的惡性競爭情況。
商務部要建“防火墻”
今年5月10日,商務部條法司把《不正當低價出口行為調查和處罰規定(暫行)》(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在了商務部的網站上,并表示,該規定將在7月份出臺。
據了解,這份草案是商務部在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1996年發布的《關于處罰低價出口行為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舊《規定》)基礎上,結合2004年新修訂的《對外貿易法》(以下簡稱新《對外貿易法》)修訂而成。與原規定相比,《草案》在內容上有了很大的豐富,首次引入了“危害對外貿易秩序”這一概念,并鼓勵企業相互監督。
德勤在其《報告》中提到,大部分被訪汽車企業認為質量標準及認證、成本競爭力、售后服務、國際關系、運輸及交貨是汽車產品出口中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和挑戰。由于市場差異和貿易壁壘,質量標準和認證已經成為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隨著出口規模逐漸擴大,國際關系和售后服務也引起汽車企業的高度重視。由于上、下游產業價格雙重擠壓,以及現有大部分產品技術附加值低,成本控制對大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北京WTO事務中心法律研究部研究員武長海認為,商務部將出臺的新《規定》,出發點是好的,但操作上是困難的,而且可能會引起負面影響。同時,由于新《規定》的網口太大,在汽車大量出口的情況下,還是會有逃脫監管的漏網之魚。因此,《規定》能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