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N從農業部獲悉,5月11日,農業部新聞辦公室就我國奶業發展問題舉行新聞發布會。有關負責人透露,“十五”期間是我國奶業發展最快的時期,2005年人均奶類占有量為21.7公斤,比2000年增長了2.1倍。基于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對奶業生產打下的良好基礎和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人均消費量上的差距,不管是從生產還是從消費的角度看,奶業均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農業部負責人指出,農業部首先確定了奶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一是實施國家奶牛品種改良行動計劃;二是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生產;三是培育壯大奶業龍頭企業;四是增強奶業科技創新能力;五是提高原料奶和奶制品質量;六是加強養殖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其次,按照不同區域資源條件的不同,確定了全國五大奶源基地產區,主要包括大城市郊區奶業產區、東北內蒙古奶業產區、中原奶業產區、西部奶業產區和南方奶業產區。另外,還確立了優先建設的重點項目,主要包括奶畜良種工程、奶源基地、飼草料生產基地、牛奶質量改良中心、乳制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等項目建設以及完善原料奶和乳品質量監控體系、奶業信息體系,以提高奶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據了解,農業部2005年實施了奶牛良種補貼試點項目,主要是對優質奶牛凍精的補貼。通過在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和山西4個奶業主產省區選擇15個縣作為項目試點縣,對項目縣的67.5萬頭荷斯坦奶牛良種凍精補貼,受惠奶農達到22.5萬戶。預計2006年出生改良母牛23萬頭,三年后這些母牛可新增效益4.6億元。2006年要加大奶牛良種補貼的實施力度,項目區將擴大到北京、天津、江西等18個省區市以及黑龍江墾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今年仍然是對優質凍精的補貼,每頭母牛補貼30元,使受惠農戶達到89萬戶。
我國奶業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仍處于發展初期,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發達國家奶業在畜牧業產值中比重較高,美國占21%,加拿大占26%,澳大利亞占31%,我國目前只有5%。在畜產品結構中,發達國家肉類與奶類產量的比例一般是1∶2以上,德國為1∶4.0、荷蘭為1∶4.6;而我國僅為1∶0.33。目前我國每天人均蛋白質的攝入量為76克,來自奶類產品的蛋白質僅有1.5克,而發達國家高達15克。另一方面,我國奶類消費極不平衡,奶類消費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而農村居民消費量較低,僅為城鎮居民消費量的1/10。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奶業發展應當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市場消費。要培養乳制品消費習慣,擴大消費群體,挖掘乳制品消費潛力,促進廣大民眾消費乳及乳制品,切實增強農村居民的喝奶意識,擴大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實施規模,從中小學生培養消費人群,拓展牛奶及乳制品現實市場,培育未來市場,真正實現溫家寶總理提出的“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