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6日電 據國防科工委消息,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司司長周玉蘭撰文,對中國船舶工業進行了“十五”回顧。
文章說,“十五”期間,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中國船舶工業抓住國際國內市場需求興旺的機遇,加快發展步伐,產業規模和素質都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2005年中國造船產量將突破1200萬噸,比2000年增長兩倍以上,特別是近3年來,年均增速高達45%,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從承接訂單看,預計今年年底全國手持船舶訂單將達到3800萬噸,比2000年底翻了兩番,基本保證了“十一五”前3年的任務。船舶出口增長顯著。據海關統計,2005年前三季度船舶出口31.79億美元,超過2004年全年出口總額,預計2005年船舶出口將突破40億美元,是2000年的2.5倍。
市場份額快速增長,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進入新世紀,中國船舶工業擺脫了“九五”時期市場份額長期在5%-7%徘徊的局面,預計2005年中國造船產量占世界市場份額將達到18%左右,比2000年提高近13個百分點。從2003年起,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年底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均已全面超過歐洲造船國家的總和,與日本、韓國的差距大幅縮小。主要客戶群已由中小船東轉變為世界著名大船東,成為國際主流造船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國際合作與交流也在不斷發展,成為國際海事界舉足輕重的造船國家,并在國際造船競爭規則的制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國自主設計的30萬噸超大型油船(VLCC)已累計承接訂單25艘,自主開發的17.5萬噸綠色環保型散貨船已成為國際品牌,成功開發8000箱級超大型集裝箱船,并具備了進入萬箱級船市場的能力。攻克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關鍵建造技術,進入了這一尖端高技術船舶市場。成功開發和建造了20萬噸級以上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和大型自升式鉆井平臺等多型海洋工程裝備。國內首臺VLCC主機實現了國產化。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機曲軸實現了自主制造,并獲得了65根的訂單。自主設計制造的超大型錨絞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并批量承接VLCC和8530TEU集裝箱船的大型錨絞機共17臺。
造船效率大幅提高,經濟質量明顯改善
“十五”期間,骨干船廠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基本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造船,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造船周期明顯縮短,骨干船廠主要船型建造周期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2004年,全行業完工船舶中超過50%提前交付;全國規模以上船舶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11%。2005年前三季度船舶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已達113,比2000年的65.6提高了47個點。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1.77億元,同比增加11.44億元。
體制改革取得進展,產業活力顯著增強
“十五”期間,船舶行業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兩大船舶集團企業改革脫困取得重要進展,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地方船舶工業企業股份化改造迅速推進,浙江、江蘇等省市船舶工業企業已基本實現民營化,發展勢頭迅猛。船舶工業形成了國有、民營、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合作等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產業局面。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十五”期間,適應市場需求,高起點建設和改造了5座大型現代化造船設施,前5家企業產業集中度由2000年的30%提高到2005年的50%以上,規模經濟效應逐步顯現,產業競爭基礎顯著提升。
行業管理卓有成效,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國防科工委作為船舶工業行政主管部門,主要從制訂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法規、行業標準、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市場監督和服務等方面對船舶工業實施行業管理。“十五”期間,船舶行業管理辦公室一手抓行業管理,一手抓產業和技術發展,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訂行業發展規劃,協調相關產業政策,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開展低質量船舶治理,實施高技術船舶科研計劃,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有效地引導和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