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中,中國的稅收收入結構正在醞釀著新的大變局。
1月8日,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2005年全國稅收收入達到30866億(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同比增長20%。另外,從海關總署傳出的消息,2005年全國海關稅收凈入庫5278.36億元,增長11.26%。
作為稅收增收的主體之一,所得稅對稅收增收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共完成7605億元,增長30.9%,增收1793億元,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為34.8%,比上年提高9.2個百分點。
流轉稅(含國內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共完成16564億元,增長18.2%,增收2547億元,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為49.5%,與上年基本持平。
這是歷史以來所得稅對稅收增長貢獻率最高的一年。而由此,所得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也從2004年的22.6%提高到2005年的24.6%,達到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安體富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所得稅的大幅增加,更多得益于經濟的發展和征管力度的加強,這種變化是“必然的”。
在他看來,隨著新一輪稅制改革的逐步推進,流轉稅與所得稅所占比重此消彼長的變化將會加速,而這,將使得中國的稅制結構、稅收結構更加趨于合理和公平,對宏觀經濟發展的“自動穩定器”作用也將可以更好地彰顯。
安教授分析指出,從企業所得稅來看,企業經濟效益總體上的趨好,自然帶來企業所得稅的量上的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5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24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3.61,比去年同期提高10.7點。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加,也必然帶來個人所得稅的增加。僅從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的累計勞動報酬來看,2005年第一到第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長分別為16.4%、14.6%和14.8%;平均勞動報酬也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4.9%、13.2%和13.4%。
而國家稅務總局對所得稅征管力量的不斷增強,也帶來了所得稅的大幅度增長。“因為所得稅征管的難度比較大,過去偷漏比較多,現在征管加強,偷漏少了,必然增長就比較快。”安體富教授說。
“我國現行的稅制體系,其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就是流轉稅重、所得稅輕,財產稅相對缺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龐鳳喜這樣分析。所得稅收入對稅收收入增長貢獻率的連年攀升,客觀上正在悄然改變著中國目前流轉稅所占比重過高的稅收局面。
龐鳳喜認為,所得稅,特別是個人所得稅,本應該有效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對經濟起到“自動穩定器”的作用,但由于其占財政收入和GDP的比重偏低,因而從稅制結構上就嚴重制約了其調節收入分配功能的發揮。
從世界經驗看,一個普遍的規律是,經濟越發達,所得稅的比重越高。“中國的稅制結構,在發展中國家里,所得稅的比重也是偏低的。”安體富教授說。
由于現行稅制中流轉稅占稅收收入比重過大,造成原先確定的流轉稅與所得稅“雙主體”的稅制模式名不符實,不利于充分發揮直接稅的宏觀調控作用。
專家指出,從封建時代的以人頭稅、土地稅為主體,到商品經濟初步發展時期以流轉稅為主體稅種,再到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以所得稅為主體,提高所得稅所占比重,適當降低流轉稅在稅收結構中的比重,這將是大趨勢。
事實上,新一輪稅制改革的啟動和逐漸推進,將會使流轉稅與所得稅所占比重此消彼長的變化提速,使得中國的稅制結構和稅收結構更加合理,更加公平。
“增值稅轉型最明顯。”安體富教授舉例說。他指出,增值稅從生產型轉變為消費型,如果徹底轉變的話,將意味著全部固定資產所含的增值稅都應該扣除,將帶來流轉稅在稅收收入比重中的明顯減少,“影響會是非常大的”。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在本次稅務工作會議上表示,2006年的稅改重點,將是認真實施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研究調整消費稅的征稅范圍、稅率,同時推進資源稅改革,開展房地產模擬評稅試點,繼續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落實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措施,研究完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改革方案,等等。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孫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