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商報報道,中國是棉花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令市場對棉花的需求增加,并且使數以百萬計的中國農民受惠。按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在市場開放之后,中國棉農遇到了巨大沖擊:美國棉花補貼造成大量低價棉花涌入中國市場,嚴重威脅到中國棉產業的發展。
而12月18日,世貿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通過了《香港宣言》,《宣言》要求發達國家在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補貼,發達成員對最不發達國家(LDCs)棉花提供“雙免”(免關稅免配額)待遇,從實施期開始即執行。《宣言》同時還指出,棉花的國內支持削減的時間和力度要大于整體農業國內支持的削減時間和力度。
對于中國農村把棉花當作“寶貝”的棉農們來講,2006年的春天似乎已經開始了。
棉花補貼打擊中國棉農
農業部副部長牛盾表示,中國在加入WTO后,已經逐步取消對于棉花生產的補貼,除了對于高科技種植的棉花及對棉農的科技培訓有小量的投入外,已基本不再補貼了。反觀一些發達國家,對于國內棉花產業的支持非常大。國際援助機構樂施會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在2001/02年度,美國政府給予本國棉業的補貼為32億美元,其中30億美元用于直接補貼和價格支持。
文章指出,出口補貼是世界市場最扭曲貿易的工具,受到出口補貼的直接資助,美國的棉花可以較低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這種低價的棉花令全球價格下跌。廉價美國棉花的涌入,令中國國內棉價下跌,本地出產的棉花日漸失去市場。
據農業部種植業司調查統計,2005年中國棉花種植面積為7477萬畝,較上年減少1058萬畝,減幅為12.4%。中國棉花協會表示,今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為545萬噸,較上年度減少87萬噸,減幅達13.8%。這將令中國農民的收入減少17.2億元,同時令中國農村失去72萬個就業機會。
期盼春天早日到來
“發達國家取消棉花出口補貼對中國的棉農無疑是個好消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喻樹迅肯定地表示。他表示,由于存在補貼,美國棉花的價格可以保持長期穩定,而中國棉花價格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很不穩定,“價格高農民就多種,價格低農民就少種,造成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總是呈現波浪式曲線,棉農的種植積極性也受到傷害。”
喻樹迅認為,在中國,大約有3億農民的收入與棉花生產直接相關。發達國家取消棉花出口的補貼,也就使其價格失去了優勢,這會讓國內的棉花價格得到穩定,棉農的收入會增加,有利于保持棉農種棉的積極性,“預計明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可以增加1000萬到2000萬畝。”
中國棉花協會秘書長高芳也有相同看法,“發達國家取消棉花出口補貼對中國棉業,特別是中國的棉農是有好處的,這會使國際棉花價格趨向真實,使得相對弱小的中國棉農受益。”
文章稱,由于存在補貼,美國棉產量不隨世界市場價格變動而調整,一直保持穩定的出口,這導致世界市場的棉價下降。國際棉花顧問委員會(ICAC)計算,如果2000/01年度的所有直接補貼撤銷,國際棉價會上升三成。
文章援引高芳的話指出,受到取消補貼的影響,原來失真的國際棉花價格可能上升,談到此舉對中國棉紡業的影響,她認為這將使中國企業和全球紡織業面臨同等的競爭環境。
喻樹迅表示,中國的棉花質量要好于進口棉花,如果中國棉農的積極性上升,棉花產量增加,而且價格上與進口棉花也可以形成競爭,國內的紡織企業當然會更多地從國內購買原料,從而減少企業的成本。此外,發達國家取消棉花出口補貼,可能導致非洲、印度等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增加,所以國際市場的棉花價格不會有較大的上揚,對中國棉紡業亦不會有太大影響。(記者李高超)
中新網 2005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