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稱,目前,若干以明年為起點的消費新政已逐漸明確:明后兩年,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區覆蓋面分別擴大到40%、60%左右;從明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提高到20元;從明年開始,國家將用兩年時間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明年國家將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等等。
其中,拓展有70%人口的農村消費,將是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消費偏“冷”一直是困擾消費市場的大問題。雖然前三季度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但是,長期以來農民增收緩慢、農村居民收入偏低、且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卻是事實。“十一五”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中心任務便是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政府將投巨資加強農村道路、飲水、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投入。這些措施將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穩定農民消費預期。
而增加城鎮中低居民收入,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方案,完善社會保障、緩解消費“后顧之憂”,改善消費環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費,對于擴大消費也都意義重大。
文章稱,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是擴大直接消費。和投資相比,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因素,也是讓民眾能夠得到實惠的、可持續的增長動力。啟動消費并非易事,這是一個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就業率低、收入低、收入差距大、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和支出預期,社會保障、醫療保障不健全,企業和個人稅收偏高,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結構升級緩慢,抑制消費的升級等等,都成為擴大消費的深層桎梏。(袁元)
中新網 2005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