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二十年,中國的民營經濟已邁向更深的經濟層面,從含羞的小家碧玉,漸漸出落成落落大方的大家閨秀。”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謝伯陽這樣形容發展壯大中的中國中小企業。
謝伯陽介紹說,中國的民營企業目前雖然仍以輕工紡織、普通機械、建筑運輸、商貿服務等為主,但是有一部分大型民營企業已向重化工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拓展。
據統計,在四十個傳統行業中,已有二十七個行業中小企業的比重超過半數,部分還達百分七十;在商貿餐飲等服務行業,民營企業更是一路高歌,無人能及。
近幾年,中國民營企業在重化工等行業開始新的嘗試,在冶金、汽車、電力等行業已經出現投資規模在幾億元人民幣、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私營企業,不少民營企業成為大項目的投資者。
二00三年,腰包漸“鼓”的中國民企平均資產規模達一百一十八萬元人民幣,前五百家企業的門檻為營業收入六億元,平均生產規模十八點五億元,銷售收入二十一點五億元。一批民營高科技企業在新興高科技產業中占據重要地位,發揮著主力作用。
從企業領導構成看,民營企業子承父業的組織形式有所轉變。二00二年,民營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已達一百七十萬戶,上市的私人控股公司有二百多家。目前,民營企業中設立股東大會的超三分之一,設立董事會的超半數,設立監事會的也有四分之一多。
民營企業在部分地區還形成了一批規模生產、專業化經營為特征的產業集群。在浙江省,產業集群經濟過億的有五百多家,其中超十億的有一百五十多個,超過五十億的三十多個,更有的已超一百億。產業集群已成為中國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產品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
從分布上來看,中國的民企主要陣地仍分布在沿海地區,但同時出現了中西部地區發展加速、比重提高的新態勢。在沿海,如福建、浙江等省份,民營經濟均占全省GDP的半數以上。近年來,中西部地區民營經濟增長超過全國增長速度,多數地區占GDP比重達三分之一。
此外,從市場來看,中國民營經濟穩扎國內市場并逐步走向國際市場。二00四年一月到十月,中國私企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百分一百和百分七十六。據二00三年的統計,前五百家中國民企出口額總計達一百六十億美元。(陳國華 于晶波 劉婷婷)
中新社 2005年9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