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統計測算,200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4萬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29.9%,是近10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物流總額比2001年增長了近1倍。這是我國建立現代物流統計與核算制度以來首次發布相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9日聯合發布了2004年全國物流運行基本情況。據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04年,我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為29114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6%;物流總費用相當于GDP的21.3%,比上年降低0.1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認為,發布的這些數據反映了一個核心問題,即提高物流水平是改善我國經濟運行質量的戰略關鍵。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大,現代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004年,我國每單位GDP產出需要2.8個單位的物流總額來支持,而1991年這一物流需求系數為1.4。
國際物流界通常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發展水平的標志。丁俊發說,2004年,這一比例比1991年降低了2.7個百分點,并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在物流需求規模增長明顯快于GDP增長的情況下,這一比例降低表明我國社會物流的直接經濟效益在不斷增加,物流業的運行質量有所提高。以2004年為例,我國物流成本每降低1個百分點,可新增1300億元左右的社會經濟效益。
根據國際上通行的計算方法,物流總費用由運輸費用、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三部分構成。2004年,我國這三部分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7%、29%和14%,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占物流總費用的比重分別下降了0.4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國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仍比西方發達國家高10%以上,丁俊發說,與發達國家比,我國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組織管理水平,如我國物流管理費用占總費用的14%,美國這一比例為3.8%。我國物流總體水平落后,既存在物流技術與管理水平落后的“硬約束”,更有物流綜合協調能力弱的“軟約束”。現代物流是橫跨眾多產業部門的復合性產業,必須打破部門分割、地區封鎖的束縛。(記者 劉紅燦)
新華網 2005年4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