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共十六大以后最早成立的省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河北省國資委毫不避諱其在推進國企改革時采用的是“笨”辦法——凡事講規范、講程序、講透明,但正因為如此,國企改革曾經滯后的河北省自國資委成立以來,國企改革取得諸多突破。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河北省二○○三年八月率先成立國資委都別有深意——河北國有經濟比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十六個百分點,百分之七十一的國有資產還配置在一般競爭性領域,乃全國最高,國企改革亟待加強。正如河北國資委主任王增力所說:“河北的國企改革任務重、難度大,所以要跑得更快。”
國企改革是中國經濟轉型中的老大難問題,曾屢有政策反復和爭論。去年“郎顧之爭”沸沸揚揚,焦點也正是國企改革。之所以變成難啃的骨頭,正是因為在國企改革中存在著利益爭奪,肥了個人、虧了國家、苦了職工。
國企改革過程是“明”還是“暗”,已經成為所有矛盾癥結之所在。從規范透明著手,河北國資委無疑掌握了國企改革的“生命線”。
記者在河北國資委采訪,印象最深的是其辦事風格似乎有點“刻板”,成立一年多以來,費時費力出臺了三十多個規范性文件。
在爭議最大的國企產權改革上,河北國資委也選擇了最“笨”的辦法,設計了一套操作流程:從一開始清產核資、離任審計,到公開聘請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再到網上公示改制方案、在產權交易中心公開競價出售,河北國資委都出臺規范性文件進行統一指導、公開操作。
河北國資委公開選聘資產評估機構的做法乃全國率先,有效防止了低估國有資產行為,同時也降低了國有企業改制成本,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一方面是規范操作,不搞特事特辦,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是在操作過程中確保了公開透明,不搞暗箱操作。貓膩少了,侵犯國家和職工利益的事就少了,國企改革遭遇的阻力也就小了。
王增力對記者說:“一開始找我的人挺多,后來就沒人找了,因為找我也是白找,辦不了事。通過公開透明操作、集體決策,想搞貓膩的人不能收買所有人,因為收買的成本可能大于他獲得的收益。造成這樣一種機制,我們國企改革就好辦了。”
規范透明的機制使河北國企一年多以來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但社會并沒有增添不穩定因素。規范透明也帶來了國資轉讓的效益,資源枯竭的開灤馬家溝礦資產評估為兩千多萬元,通過公開拍賣,最終競價賣出了七千萬元。
河北國資委規范透明操作不僅體現對所監管企業的要求,也體現在國資委自身的行為也是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不搞“旁門左道”。河北國資委副主任劉清芳說,在為所管企業脫困時,不搞“逃廢債”,對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不騙不蒙。結果,這反而是讓各方建立了互信和互諒的關系,最終促使了困難的妥善解決。
中國的國企改革之所以難,因為牽涉到國家與個人、企業與部門、中央與地方等各方的博弈關系,處理不好往往會影響社會穩定。河北國資委下大力理清其中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王增力說:“改革一定會觸犯一些人的利益,而且還有很多人借國企改革的機會謀求自己的利益。對我們來說,只要是合法的利益,我們都會予以考慮加以平衡?!?/p>
如何能讓各方利益平衡?規范而透明的改革策略無疑是最好的天平。 中新社記者李鵬
中新社 2005年3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