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煤由一種傳統的不清潔能源,轉變成天然氣、電和生物柴油等清潔能源,尤其是通過‘生物吸碳’和‘化學固碳’,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在廊坊市新奧煤基清潔能源生產零排放技術實驗中心里,新奧科技資深顧問谷俊杰博士用流利的英文向來自美國能源部、殼牌、深化集團、中國工程院等中外專家介紹新奧煤基能源生產技術系統。
這是4月20日國際能源前沿(EFI)“碳轉化”論壇開幕前,與會專家參觀新奧集團的一幕。新奧集團由煤炭催化氣化、地下氣化、微藻制備生物柴油等六大技術構成的煤基清潔能源生態循環技術鏈,實現碳資源化利用,同時也是EFI的唯一一家中國會員和此次論壇承辦方。
為期兩天的論壇上,專家們分別就煤炭氣化、煤炭液化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與產品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煤炭氣化技術頗受關注。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潔凈煤技術研究所所長于廣鎖、法國AirLiquide集團分公司技術總監等專家,分別介紹了所在單位的煤氣化研究成果。
據調查顯示,截至2008年底,已經工業化應用和正在準備中試的國內外煤氣化技術共13種,其中國內技術9種,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煤氣化技術應用種類最多的國家。
新奧集團首席技術總監甘中學介紹其地下氣化采煤技術時說,地下形成的“氣化爐”是動態的,沿著煤在地下的自然走向形成,使煤充分燃燒產生天然氣、一氧化碳和氫氣。這項技術可對褐煤及廢棄煤進行氣化開采,利用率高達73%%左右。而傳統煤礦的開采率只有40%至50%,以至于全國大約有370億噸廢棄煤,且我國有大量低品位褐煤不易開采和利用。
甘中學表示,這一技術中的實時監測系統能測量溫度,并實現全程監控,這在地下氣化采煤技術中非常重要。早在15年前,國內就有人開始研究探索,但因為沒有實時測量和監控,常因燃燒過度引發塌陷,最后均未成功,而新奧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建立的試驗區已經成功運行9個月,目前是我國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單位。
在新奧的廠房里,專家們還被一條條裝滿綠色“液體”的管子吸引住,這些管子里裝著一種叫做微藻的生物。“微藻是已知繁殖速度最快,利用光合作用最有效的生物。”谷博士介紹說,生物能源技術讓它們“吃”二氧化碳,生成生物柴油。這項技術預計3—5年內能產業化,沒準到時大型煤電廠和化工廠周圍都可見到微藻的身影。
除了讓微藻吸收二氧化碳,新奧也在研究化學固碳的方法。化學固碳需要大量氫氣,而低成本制氫剛好解決了風能和太陽能的儲能問題。“比如說太陽能發電不用再存儲起來,直接通過電解水或者其他方法來生成氫氣。”谷博士說。
EFI是一個由50多家國際能源公司組成的會員組織,為會員提供前沿技術與產業信息、科技論壇和技術實地參觀;也是公正評估新興能源工藝與技術的專業平臺,其會員涵蓋了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煤以及相關能源的公司或機構。 (本報記者操秀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