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平作品:汲水圖
盧平13歲考入成都市藝校美術班,17歲發表處女作《慶功晚會》獲獎,許多報刊雜志都發表了她的作品,可謂少年得志。在四川美術界有“小才女”之稱號。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1985年調入北京畫院。她從事繪畫創作到現在已有三十余年,她現在不僅是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同時還兼任民革中央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理事等社會職務。她工筆寫意樣樣精通,她創作的《蕉林晨暉》、《搖籃小曲》《竹樓之春》《瀾滄晚霞》和《金色六月》等五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些年來他活躍于中國當代畫壇,作品連續入選第六、七、八、九屆全國美展。并經常到世界各地展出,臺灣、香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跡。《汲水圖》獲香港亞洲女畫家“優異作品獎”;《傣鄉五月》獲中國第三屆少數民族畫展,“民族百花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英才》以及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做過專題報道,她與紀清遠合作的《版納風情》掛在總理的專機上,她的業績巳被編入《世界名人錄》《世界華人美術家年鑒》《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等十余部辭書。她的作品深受收藏者和美術專家們的一致好評。最近她又有幸參加了“神舟六號”飛船搭載“神舟頌”國畫長卷的創作,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記得我與一位知名美術評論家,談起了當今畫壇上幾位頗有成就的女畫家,這位老前輩毫不猶豫地告訴我,除了周思聰,王迎春之外,盧平更應該值得關注,她很有潛力和發展空間,日后定成大器。藝術的本質在于“情”,任何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一不是以情動人、感染人。然而這是在生活感受強烈地感染著作者自己的結果。作者陶醉于生活的感受,她的作品才能感染著別人,彼此心靈的碰撞,引起觀者的無盡聯想,意在畫外才是作品的成功。作品的成功在于這個“碰撞點”。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找到這個最佳點。在于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悟性。正像錢鐘書先生一首詩:“尋詩爭似詩尋我……偶然頓作最難工。”著名畫家賈浩義曾經說過:“盧平畫的那些婦女兒童感情真摯,別人根本畫不出她那種獨有的味兒來。” 她的人物畫經歷了寫實- 變形- 寫實的過程。但絕不是簡單地變來變去,屬于哲學范疇的概念,揚棄不是拋棄,而是事物螺旋上升的規律。每次變化都是積累過后的飛躍與升華,都是藝術的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