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張中江) 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昨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學創新需要從作家思想觀念等幾個層面進行。他還坦言,文學領域存在寫作風格抄襲、模仿的現象。但相比較而言,藝術領域的模仿更多些,甚至有些熱播電影,“場面鏡頭幾乎就是跟人家抄的”。
胡錦濤22日在文代會作代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銳意創新,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推進文化創造的歷史責任。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創造力。他的講話在作代會與會代表中引發強烈反響,“創新”亦成為代表們關注的話題。
作家如何才能在寫作中實現創新?作協又該起到怎樣的作用?
中國作協副主席、作代會新聞聯絡組發言人何建明在接受采訪時從思想觀念、內心情感以及創作技巧等層面,對“文學創新”進行了闡釋。
何建明解釋說,一個層面是在作家思想觀念上的創新。
“因為現在我們傳統的作家,他有一種長期的意識。文學一方面是來自于生活,記錄社會的。但實質上在寫作的時候,大部分都寫得離自己的生活有一段距離,就是說,幾十年前,幾百年前,或者是寫別人的事。那么這個形成了一種創作的思想模式。”
在何建明看來,現在的社會發展非常快。作為一個作家來說,生活是需要沉淀,但是在觀念上要更新,要快捷,要跟上這個時代,跟上這個社會。觀念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創新的一個基礎。如果觀念上沒有更新的意識,創新很難實現。
何建明說,另一個層面就是作家內心的情感,這是受創作思維模式影響的。
“情感上的影響就是說,認為現實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不是我作家去關注的。他可能是更多的沉浸在當代,沉浸在以前,歷史的這個過程當中。”
何建明認為,文學創作當然需要沉淀,但要實現創新的話,“情感上的創新和更換觀點是非常重要的,有這種情感就可以實現后面寫作上的創新。”
何建明還說,寫作上的創新實際上對作家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這涉及到跟今天這個社會和未來社會的傳播和閱讀銜接的問題。所以,創作技巧上的以及創作形式上的更新和創新,是整個實現文學創新或者文化創新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
談到作協在文學創新中應該發揮的作用,何建明說,“我們是一個民間團體,人民團體,很多東西還繼承著原來的那種體制、機制。我們不斷地在改變,但是還有一段距離。”
何建明認為,這種創新需要在黨和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這是一個前提。此外,社會不斷的進步,管人管事的方式都要更新,都要創新。培養人才、認定作品、進行評獎等等都需要創新。
何建明:對中國藝術失望 《集結號》場面抄人家的
文藝作品創新有多重要?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日前的一席話引發廣泛關注。
柳斌杰日前表示,目前中國文藝作品90%屬于重復、復制和模仿,創新作品不多。他舉例說,目前中國一年文藝作品達到4300多部,但是公眾知道的、閱讀的卻不多,“原因就是創新能力不強,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國人喜歡看外國大片,因為對方創意和傳播能力比我們強。”
對柳斌杰的上述觀點,何建明表示“非常贊同”。
何建明說,自己前段時間在做一個電影,看過很多外國電影后產生了很失望的情緒,“很失望是對中國的藝術的失望”。
“我們的好多藝術作品,包括電影,我們的很好看的,很精彩的那個,我說某某拍的那個大片啊,某某拍的那叫什么《集結號》那個,這個場面鏡頭幾乎就是跟人家抄的。”他說。
何建明解釋說,那部電影里很多場景都是“那個二戰的那個片子”,盡管情節不一樣,但場面都差不多。
何建明認為,相對而言,藝術領域的模仿更多,文學領域要好一點。因為文學是情節構成的,“要是抄人家的容易讓人家揭穿了。”
不過,何建明也坦言,現在有些所謂的小說家,實際上很多寫作的方式、風格也是模仿、抄人家的。
“我們普通的閱讀者了解的少一點而已。你要深讀外國的作品,那一看某某作家明顯是受到某個外國作家的影響。這種非常多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