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古長城沿線發現的具有指印紋飾的瓦片。
民間說法
怕壓十三陵風水
明長城缺了一段
“現在,學術界比較集中的看法是,北京地界上的早期石長城絕大多數都是約1500年前的北齊時期建設的。因為后來的明長城很多都是疊壓在早期長城上修建,所以外露在地表的北齊長城遺跡并不多見。只有在明長城因故改道或者沒有修建的地方,還能清楚地看到。”邢軍說。
至于延慶解字石至八達嶺一線,明代為何沒有修建長城,昌平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經過踏訪,認為“和修建明十三陵或許有一定的關系。”
從地圖上看,京西北明代長城空缺的那一部分,正好位于明十三陵的西北方向。“修皇陵十分講究風水。在昌平長陵、十三陵地區,老百姓中流行一種說法,明十三陵東南方向對著的那片山頭之所以沒建明長城,是怕壓了十三陵的風水——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工作人員表示。
歷史回放
九個朝代曾在
北京修筑長城
據長城研究專家宋國熹多年研究、初步統計:中國歷史上,從春秋時期算起至明朝,共計有23個國家或朝代建過37道長城。全國有16個省、市、自治區建有長城。其中,有9個國家或朝代的10道長城經過北京,分別是:燕昭王長城、秦始皇萬里長城、漢武帝萬里長城、晉長城、北齊長城、北齊重城、北周長城、隋長城、唐長城以及明萬里長城。
按照當前學術界比較集中的觀點,北京境內現存的明代以前石長城,大多為北齊所建。北齊轄境相當今天山東、河北全境及山西大部和河南的一部分。據史書記載,北齊立國之時,西有北周的虎視眈眈,北有突厥、蠕蠕(柔然)、契丹等的侵擾,形勢嚴峻。為了加強對周邊國家及游牧民族的防御,北齊在立國的27年中,曾在北部和西部多次修筑過長城,其規模在秦朝之后、明代以前這段時期里,堪稱第一。
專家建議
古長城遺址
應立牌保護
北齊不但修筑了長城,還在長城沿線每十里建有一座戍所。近年來,本市已經在門頭溝、昌平、密云等地明前古長城遺址沿線,發現多個北齊長城的戍所遺址。文物專家岳升陽呼吁:北齊遺物在北京地區發現不多,這些北齊時期的戍所遺址是研究北京地區北齊時期軍事和文化的重要遺物,希望文物部門能夠有選擇地進行發掘,并立牌保護,以免在旅游開發和植樹綠化中受到破壞。(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