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禹墟第五次考古發掘取得重大進展,祭祀坑群落全國最大
從蚌埠禹墟第一次發掘起,大禹在涂山會諸侯的傳說,就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最近,禹墟第五次考古發掘已經進入了尾聲。記者再次趕到發掘現場,得知本次發掘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國絕無僅有的祭祀坑群落、大量磨石的出現,進一步表明,大禹會萬國諸侯的時候,可能出現過一個規模空前的“臨時城市”。
證據一 祭祀坑群落全國最大
5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蚌埠市禹會村的禹墟考古發掘現場。“第五次考古發掘的現場,是在一個水泥板廠下面,”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懷研究員告訴記者,以前,由于這處現代工業成果的存在,導致發掘工作在這里停頓。考慮到南二區出土了祭祀坑、簡易式工棚等重要物件,根據專家們的一致建議,發掘工作應在這里以“卷地毯”的方式進行,所以水泥板廠下就是今年發掘的重點。王吉懷說道:“為了配合發掘,水泥板廠也搬遷了,我們經過長時間的發掘,好多驚喜出現了。”
在發掘現場中央,記者看到很多凹凸不平的坑。“這些坑都是龍山文化時期古人取土制陶留下的。”王吉懷告訴記者:“取土遺跡大約有800多平方米。”可以想象,在龍山文化時期的某一天,大量的人突然出現在禹墟,開始取土制用于祭祀的陶器。從取土面積來看,那次制的禮器數量非常可觀。
除了取土遺跡,王吉懷還介紹,本次還發掘出了3處祭祀坑,并出土了不少的鼎、盆等祭祀用品。從第一次發掘到第五次發掘,禹墟共出土了8處龍山文化的祭祀坑。這個數量可以說是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最多、最大的了。禹墟整個發掘工作還沒有結束,相信還會有祭祀坑不斷出現。這么多祭祀坑的出現,讓人們驚嘆遠古時期那場祭祀的盛況。
證據二 磨石出土數量很龐大
記者來到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室,發現研究室內堆滿了碎陶片、磨制石器和很多表面光滑的石塊。“這些表面光滑的石塊都是磨石,是用來磨制石斧等祭祀禮器的”,蚌埠博物館的趙蘭會主任舉起一塊磨石向記者表示,第五次考古發掘過程中,出土了數量龐大的磨石。
發掘中不斷出現的磨石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巨大興趣。考古工作者們表示,這批磨石雖然粗糙,但數量之多令人驚嘆,形狀也各異,這說明早在龍山文化時期,也就是大約四千一百多年前,禹墟這里曾集結了很多人,他們為了應付一場大祭祀活動,而磨制大量禮器。
證據三 千千萬萬人踏出通道
“除了這些,我們還在遺址南二區到祭祀臺一帶,發現一層類似千層餅一樣的土層,這是千萬人踏過的證明,這是一條遠古的通道啊!”王吉懷研究員介紹,這條通道約3米寬,共有80米長,是千千萬萬遠古人從生活區到祭祀臺硬踏出來的。這處痕跡與2006年的首次鉆探痕跡相符,可以認為,這是遠古人從生活區走向祭祀臺的通道,為了修建祭祀臺,這里留下了無數遠古人走過的痕跡。
猜想 禹會諸侯興起臨時城市
從禹墟第一次考古發掘到第五次考古發掘,工匠臨時性工棚、大面積取土層、絕無僅有的祭祀坑群落、數量巨大的磨石,這些接二連三的發現都與大禹會萬國諸侯的傳說相符。這些發現也讓人們猜想:遠古的那場大祭祀會不會讓禹墟形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臨時城市?
考古工作者告訴記者,在發掘現場,還沒發掘到一個城市所應該有的壕溝和城墻。但是禹墟發掘還遠未結束,禹墟之謎會隨著考古的深入進一步解開。(李勇、向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