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歷史上的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圖書館。(資料照片)
異地重建后的圖書館,與原館大相徑庭。孫葉新攝
當城市的步伐日漸匆忙,當發展的洪潮淹沒了記憶,當人們偶爾翻開一個城市的相冊,發現身邊的舊影還未來得及回味便已匆忙地消逝,留給我們的,唯有一聲嘆息。遼寧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全省共有10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其中80%以上因城市建設、土地開發、生產生活等人為因素而消失。本報從今天開始對遼寧省文物保護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力圖以一斑而窺全豹,推動全國文保工作的發展。歡迎讀者加入我們的討論。
沈陽的魏家樓子墓群、大連的金龍寺青銅短劍墓、鞍山的老戲園子、營口的日本領事館舊址、朝陽的哨口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這些,都曾是地面上真實存在的遺跡,如今已全部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變成了普查表上形單影只的文字。
遼寧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近30年的時間里,全省共有10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
今年33歲的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陳赫,10年前就開始拍攝老照片。盡管他年輕腿勤,但仍然發出感慨:“相機沒有推土機快。有些歷史遺跡,我前腳剛拍完,后腳就被推土機鏟沒了。”
“一轉眼的功夫,就沒了”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遼寧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遺跡2.4萬余處,其中新發現1.2萬處,新發現率超過100%;欣喜之余,普查隊員們也不無遺憾地發現,“二普”時登記的1.14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1000多處消失。其中既有古遺址、古墓葬、古軍事設施,也有近現代遺跡和建筑。“有些歷史遺跡普查開始的時候還有,一轉眼的工夫,就沒了。”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專家、遼寧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辛占山告訴記者。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文化部就曾下發《做好保護日本侵華罪行遺址工作的通知》,要求對1840年以來各帝國主義在中國所辦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企業、事業單位,如廠礦、銀行、醫院、學校、教堂、育嬰堂等舊址和遺物,要選擇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作為帝國主義對華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歷史罪證,加以保護和陳列,以教育群眾。然而這樣一紙規定,對文物保護工作者來說,如圣旨;對個別開發商來說,是廢紙。
鐵嶺市銀州區工人街南馬路西段,有一座精致的西式小樓,系“滿鐵病院”舊址,建于1900年,是鐵嶺一處最具特色的景觀,曾是鐵嶺縣委辦公樓,也曾作過鐵嶺市委辦公樓。“‘三普’開始后,我們決定將它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現在已經沒有必要了——小樓已經被夷為平地。”辛占山很遺憾地對記者說,“我們只好把它從申報名單中劃掉了。”
百年老街鳳鳴街近代建筑群已被列入大連市歷史文化遺產名錄,但也遭受到錘斧之痛。據人民日報今年1月4日報道,鳳鳴街是大連僅存的一條近百年的完整老街,長約1200米。街兩側原有100余棟建于上世紀20、30、40年代的“和風歐式”建筑,小樓造型別致,極少重復,并都配有獨立的院落,具有極高的觀賞、研究和史料價值。可是,自去年11月始,近一半的建筑已被拆除。雖然保留了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和郭沫若夫人郭安娜的故居,但老街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卻被破壞了。
今年4月6日,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開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活動,公布了入圍的15個街區,遼寧14個市無一條街入選。這個消息讓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專家、原遼寧省博物館館長姜念思很是遺憾。他說,沈陽中街本來是一條有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街,并在20多年前就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也擋不住舊城改造和招商的大潮流,一些老建筑被拆除,新蓋了許多新建筑,特別是兩座體量極大的現代化建筑(興隆大家庭和恒基廣場),極大地破壞了中街的歷史風貌,否則中街完全有條件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街。(畢玉才劉勇 郭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