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昨天,北京國際電影季洽商會上展示的精美電影海報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李繼輝 攝
昨天15時許,北京國際飯店8號會議廳內,人山人海,主持人兩次廣播希望媒體記者讓一些座位出來,但仍無法讓過道里的聽眾都得到座位。北京電影季的重要活動之一——北京電影投融資沙龍開始了。
臺上坐的都是“財神爺”,銀行、擔保公司、投資基金公司、產權交易所等等;臺下,拎著劇本的個人、中小型影視公司代表、影視基地代表、服務于影視業的相關公司代表等等,個個伸長脖子想弄明白,怎樣才能在玩兒電影的過程中賺到錢。為了這次難得的對話,整日滿口“VC(風險投資基金)” “PE(私募股權基金)” “對沖(指避險基金)” 的“財神爺”們姿態放得很低,盡量放慢語速,盡量使用比喻,把“資本”這個東西解釋成再簡單不過的大白話。
投資電影沒什么特別的
“各種投資工具都來了,結果電影業就亂了。”一壹影視投資基金的代表不厭其煩把所有投資工具、融資渠道的特點都介紹了一遍。銀行最講究風險控制,說不清楚還款來源,講不明白擔保方式,別想拿到貸款,所以它要求的回報也低;擔保公司的膽子大一點兒,可以在電影拍完后提供“宣發擔保”、也可以在已經拍了70%的鏡頭后提供“完片擔保”,自然要求的回報也多一點兒;風險投資基金不需要擔保、不需要抵押,但是要求的回報也非常高,而且每個基金的傾向都不一樣。
要拿到錢,你得遵守金融業的一系列運作方式,這種運作方式,說白了,是將電影當作一種工業來對待。而且,金融在對待電影工業時,其實和對待其他工業沒有什么不同。各種融資渠道需要電影人提供的東西,也與其他行業大同小異。“得有一個擁有成功業績的團隊,而且一次偶然的成功還不能算;你自己也得掏錢進來,這叫自有資金投入;你得有完善的發行、營銷計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