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復原:老人畫出古城全貌
事實上,早在潛水隊員下水考察的10年之前,24歲時曾目睹“水淹古城”一幕的余年春就已經將目光鎖定在這兩座水下古城他要把古城的原貌畫出來。
1992年,余年春不斷遇到從外地趕來祭祖探親、尋訪故地的老淳安人,可是千島湖煙波浩渺,故鄉已經遙不可及,連遺留下來的文史記載都不多見,“何不將老城全貌畫出來?留給子孫也是個紀念。”余年春心想。從那年起,他開始四處搜集與兩座古城相關的材料。
3月3日,本報記者在淳安縣城的一幢民房里見到了這位已年過七旬的老人。他從特制的鉛桶中取出一個卷軸,一一展開3幅裝幀細致的手工畫:《新安江水庫淹沒村落圖》《淳安老縣城(賀城)示意圖》和《遂安老縣城獅城示意圖》,每幅長近2米,寬1米左右。
盡管是純手工繪制,圖卷卻精美、細致到了極點,山川、河流、城墻、村落、街道、廟宇盡收其中。細致處,就連哪里有一口水井,都能在圖上找到標注。令人稱奇的是,沿著城內的街巷,還密密麻麻標注著當時居住其間的戶主名字及其后代姓名。
隨行的淳安縣千島湖風景旅游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余年春老人原先根本不懂繪畫,甚至連起碼的基本功都不具備,“為了畫這幅圖才慢慢鍛煉出來的”。
余年春說,為了盡可能真實、完整地重現古城風貌,他在數年間連續走訪了600多名當年的原居民,回憶確認兩座古城的每一處細節。這3幅地圖也并非一夕之間完成,“賀城地圖畫了24次,獅城地圖畫了15次,都在2004年完成;村落淹沒圖畫了3次,2005年完成。”
窮盡13年的光陰,余年春終于將兩座古城完整地在地圖上重現出來,不少回鄉尋根的人都來找他,看地圖聊以慰藉。2009年5月11日,回鄉尋根的作家龍應臺找到了余年春,在地圖上找到了“應芳茍”這個名字,其旁注有小字“冬英”這正是龍應臺母親的名字。
離開時,龍應臺特地題了一篇字送給余年春:“母親應冬英1949年倉皇離開古城淳安,從此不曾回鄉,兒時常聽她說新安江江水清澈,家鄉上直街人情淳美,難以忘懷……余年春先生十余年之間手繪淳安古圖,情深義重……遺憾母親不得同行。余先生所繪實為浙江文化之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