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
背靠大樹:掛靠制作公司發展更大
無論多好的明星,都要背靠制作實力更強勁的大公司,娛樂業內大英雄單兵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這或許可以解釋,陳坤為什么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黃曉明為何要聯手林建岳,常繼紅為什么要轉投星美影業,因為演員水平都需要更好的作品來體現,藝人和經紀人自己要尋找更好的制作背景。
星美傳媒董事長覃宏對此毫不諱言:“每個公司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藝人,如果單獨成立經紀公司,它會有很大的生存壓力。作為獨立的經紀公司,我不能說生存得不好,但是在上漲空間上會有一定的難度,這是整個行業的特色。 ”
對于藝人來說,他們在有制作背景的公司里,往往也能獲得更多的機會,譬如華誼投拍的《風聲》之于李冰冰的意義:“單獨的經紀公司,不可能將明星推到特別高的高度。”而陳坤,幾年來在電影業的發展,他手中的影視制作資源早已經不遜于原經紀公司,他出來單干,發展的自由度無疑更高。
跟風大勢:電視明星轉投電影
好萊塢等國外電影界,電影演員同電視劇演員交際甚少,但是國內的情況則不同,眾多一線明星基本上都是自小熒屏培養出來,走紅之后再一腳踏進大銀幕。
隨著電影市場的復蘇甚至火熱,大量社會資金都流向電影:過去幾年,中國電影的產量一年為400多部,而僅僅是2010年5月,就有189部電影在廣電總局備案。對利益的追逐,決定了現在很多資本涌向火熱的電影投資,不光是電視劇的投資人,就連以前投向地產的資金都開始轉向電影業。
在這種形勢下,眾多一線明星也開始奔向大銀幕,像范冰冰、趙薇、周迅、孫儷、孫紅雷、姚晨等這些從電視劇“發跡”的演員,如今都只能從大銀幕上看到他們的身影,而對于一些二線電視劇明星來說,在主演了一部電影之后,身家都至少要上漲2—3萬。
如此形勢之下,陳坤、黃曉明、常繼紅旗下的眾多明星,為何都紛紛“單干”、“跳槽”或“出走”,就不難理解了。李少紅的榮信達是電視劇制作公司,很少接觸電影;黃曉明在華誼電影方面并沒有太多施展空間;比起電影新貴星美影業來說,鼎鼎大名的海潤公司,在電影制作資源方面少得可憐,而劉燁、孫儷等都已經開始憑借《南京南京》、《霍元甲》、《月光寶盒》等躋身億元俱樂部,為了手下這些寶貝日后的發展空間,常繼紅也自然要考慮另謀出路。(記者 王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