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對音樂網站部署了第八次查處工作,117家音樂網站將接受處罰。但有業內人士分析,面對缺乏盈利模式的音樂網站,此次查處工作恐難從根本解決音樂網站內容混亂的局面。
117家違規音樂網站將接受整頓
日前,文化部為進一步加強網絡音樂市場監管、凈化網絡文化環境、維護網絡音樂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下發了《關于規范網絡音樂市場秩序、整治網絡音樂網站違規行為的通告》和《關于查處第八批違法違規網絡文化產品經營活動的通知》,部署開展規范網絡音樂市場秩序、整治違規網絡音樂網站行動。
據有關人士介紹,按照《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的規定,此次《通告》中沒有獲得經營許可資質或沒有備案的音樂網站共有117家。其中,“嗨嗨舞曲”、“深港DJ舞曲”等10家網絡音樂網站提供“粗口歌”等含有禁止內容的網絡音樂產品;“阿怪音樂網”、“中華好歌網”等19家網絡音樂網站和“幻想三國”、“英雄之城”等7家網絡游戲網站,擅自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
違規 惡俗音樂恐難杜絕
默默音樂廠牌負責人許默默對記者表示,此次文化部對音樂網站已是第八次進行查處,但卻一直沒有解決網絡音樂網站擁有惡俗音樂、侵權等現象。“現在網絡音樂在國內的市場很大,卻不是一個規范化的市場。”許默默說,“打個比方,現在一張傳統CD的制作價格是10萬元左右,網絡歌曲最低的制作成本只要30元,千倍的投入差距制作出來的音樂內容可想而知。而且網絡音樂由于設備和軟件都比較容易獲得,擁有一定音樂軟件專業知識的人投資1000多元,再買個好的耳麥就可以完成網絡音樂的制作。況且國內并未有一家真正意義上對網絡音樂的監督體系。如此低門檻的市場,加之監督體系的缺乏,音樂內容和質量很難得到保障。因此,如果要治理音樂網站,不從源頭把控音樂內容的制作是無法實現的。此次整頓如此多的網站,但整頓過后,這些網站會不會又死灰復燃?如果要下決心阻止網絡音樂侵權,更重要的還應該是去完善監督機制以及建立處罰體制”。
此外,有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網絡音樂市場在音樂產業中的地位越發重要,侵權現象也屢屢發生。“現在網絡音樂的版權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法保障的,國內提供版權保護工作的機構只有那么幾家,而且收費相對較多,得到的版費收益又很少,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選擇為自己的歌曲交上一份‘保險’。”
探索新盈利模式解決音樂網站
“不是我們想放一些惡俗、侵權的音樂作品在網上,可是如果不放這些‘非主流’的音樂在網站上,我們就沒有自己的特色。沒有特色就意味著我們沒法盈利。”一家音樂網站負責人向記者無奈地說道。
據記者了解,在國內500多家音樂網站,還沒有哪一家網站能真正實現盈利。很多網站在發展過程中都受困版權和音樂內容。目前,在眾多音樂網站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非原創,即無版權的第三方鏈接,而正是由于提供類似鏈接服務,音樂網站陷入了無盡的官司中。“目前要全面禁止音樂搜索的第三方鏈接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八音網負責人王財風表示,“這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特征,網絡的基礎服務很難收費。因此,所有音樂網站目前所做的一切其實只有一個作用——吸引流量。所以,我們無法保障不在網站放一些惡俗、侵權的音樂作品”。
音樂人馮坤對此感同身受,“音樂網站的盈利能力確實是產業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國內最早的網絡音樂分貝網在完成兩輪風投后,于2007年重金購買域名fenbei.com完成網站改版,打造數字音樂互動平臺,但公司的經營由此陷入困境,于2009年底關閉整站。
據了解,目前音樂網站的盈利模式是以用戶下載免費音樂的方式增加網站流量,并以流量為基礎吸引廣告。廣告收入占到音樂網站總收入的80%左右。因此,決定數字音樂網站的盈利狀況好壞的并非是音樂本身,而是廣告投放量。此外,有很多網站提供非法數字音樂免費下載,而且這些提供非法下載的網站不能得到有效規范,對數字音樂網站的經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馮坤表示,從目前數字音樂行業的發展來看,在線數字音樂公司不斷探索著新盈利模式,尤其是對付費下載和試聽模式的嘗試。但音樂網站在探索盈利模式時應另辟蹊徑,不能太專注于付費下載模式。因為就目前的版權環境和用戶消費習慣,付費下載模式難以實現。音樂網站的盈利模式仍面臨盈利難題。
商報記者 徐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