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航拍照片
曹操高陵出土玉、瑪瑙裝飾品。
新華網鄭州12月30日電(記者桂娟)河南安陽縣發現的東漢大墓經考證確定為曹操高陵的消息,成了近期一個令人振奮的話題,但一些疑點和質疑隨之產生:曹操陵為何沒有出土墓志?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都是從盜墓者手中獲得的嗎?確認曹操高陵的證據何在?針對種種疑點,新華社記者29日采訪了幾位參與考察和論證的考古界、史學界專家,聽他們解疑釋惑。
曹操陵墓不會有墓志
民眾中有一種質疑,認為此墓沒有墓志,缺少了一個最有力的證據。
“曹操所在的時期就不應該有墓志,”中國古文字學會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員、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郝本性說,“我們不能用后代的理念看待曹操的時代。”
他介紹說,西漢到東漢年間的葬制,一般情況下以墓前立碑說明墓主人身份。但到魏晉時期,又嚴禁在墓前立碑,因而才出現將小型墓碑埋入墓中的情況,這雖是墓志的雛形,但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墓志。真正在墓中設墓志并形成墓葬定制,是在北魏以后。
“曹操高陵的年代屬于東漢末年,正好處在廢除墓碑、墓志還沒有出現的過渡時期,”郝本性說,“加上曹操掌權后禁碑,主張薄葬,因此曹操高陵沒有墓志是正常的。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也沒有找到曹操高陵有墓志的記載?!?/p>
曹操高陵出土刻銘“魏武王”石牌
8件“常所用”石牌印證曹操《遺令》
此次考古共出土刻銘石牌59件,有長方形、圭形等,上面的銘文記錄了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極為珍貴,分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等銘文。
“正是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學依據。”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朱紹侯教授說。
據了解,此次從盜墓賊手中共追繳了4件文物,包括一塊漢代畫像石、一塊漢代石璧、一塊上有題刻“魏武王”字樣的石牌和一個上有題刻“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字樣的石枕。正是這幾樣文物,才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重視,以此為線索展開的科學發掘,出土大量刻銘石牌,才使曹操高陵大白天下。
文獻記載,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后晉爵為“魏王”,死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銘稱“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
朱紹侯說,曹操主張薄葬,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8件圭形石牌都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恰恰印證了曹操《遺令》。
他解釋說,“常所用”就是曹操平時所用之物,“殮以時服”就是入殮時穿平時的衣服。
“曹丕在入殮父親時,完全遵照了遺令,隨葬了曹操平時所用的大刀、大戟等兵器和隨身飾物,并特制了圭形石牌,上面還有銅鏈可以懸掛,任何一個陵墓里都不會有這種情形,這是曹操陵墓的一個典型特征。”朱紹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