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為期兩個月的“月光——慰安婦生命故事影像展”在位于臺北市寧夏路89號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舉辦。圖為受害幸存者黃吳秀妹(左一)、盧滿妹(右二)與臺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右一)等一同表達愿望,建立“慰安婦與女性人權館”,讓世人更了解這段歷史。中新社發(fā) 劉舒凌 攝
中新社臺北八月三日電題:臺北影像展講述慰安婦生命故事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董會峰
一九九二年慰安婦申訴專線確認臺灣有五十八名受害幸存者,至二00九年,人數(shù)已減至十八位,平均年齡達八十六歲。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長廖英智呼吁,三年后臺北建置女性人權紀念館,應整理慰安婦相關史料作永久展示。
為期兩個月的“月光——慰安婦生命故事影像展”三日在位于臺北市寧夏路八十九號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舉辦,廖英智作上述表示。
影像展分為慰安婦歷史、人權運動、阿嬤的臉譜與生命韌性、紀錄片播放區(qū)、身心照顧工作坊等五個部分。受臺北市文化局之托策展,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人士表示,影像展紀錄慰安阿嬤(閩南語對于奶奶的稱呼)們戰(zhàn)后六十四年的遭遇;包括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她們從隱身在黑幕后面開記者會,繼而挺身參加對日本求償訴訟,同時參加各種身心療愈工作的過程。
今年已九十二歲的幸存者黃吳秀妹在一九四0年被日本警察調(diào)去前線慰安。三日,她受邀來到影像展,接受訪問時說,過去被日本人糟蹋的事情,早前每次想起都非常受氣、不甘愿;時間過去那么久,現(xiàn)在比較不去想那些事情,但“他們(日本政府)會忘記,我是永遠忘不了的”。
作為受害者,慰安婦幸存者戰(zhàn)后仍然生活得痛苦、艱辛。少數(shù)民族太魯閣人林沈中結婚四次,每一任丈夫聽到她過去遭遇后,感情受嚴重影響而離婚收場;她說:“有時候我會想,我的生命好像在那時就已經(jīng)結束了。”
婦援會持續(xù)十七年協(xié)助臺灣慰安婦受害者揭開真相、提出求償訴訟。雖然“臺灣慰安婦要求日本政府損害賠償訴訟案”二00五年在東京最高法院被判三審敗訴定讞,婦援會方面表示,希望當局能早日協(xié)助成立“慰安婦與女性人權紀念館”,讓世人更了解慰安婦歷史,臺灣相關社會運動不會隨幸存阿嬤的凋零而塵埃落定。
婦援會董事長廖英智說,當年日軍慰安婦制度的受害幸存者,身體狀況不好,無法健康地活動;婦援會方面希望保存這段歷史以及阿嬤們面對生命創(chuàng)痛、重新整理后站起的生命力;并借紀念館的設立回歸歷史真相——二次大戰(zhàn)日本軍國主義所推行的慰安婦制度,是二十世紀最大規(guī)模又有計劃的集體性暴力罪行。
六十多年過去,日本政府仍不面對非人道罪行,還逐年刪改二戰(zhàn)歷史;“是故我們要揭開歷史真面目,使下一代不再有錯誤認知”。
臺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在揭幕記者會中也表示,如果沒有民間社團努力,當年殘害我們婦女同胞的日本政府還在否認(慰安婦)這個事情,說明這樣的努力不能夠停止。
據(jù)婦援會提供的調(diào)查資料,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臺灣各地貧窮女子被欺騙或誘拐、強迫充作慰安婦者,人數(shù)為兩千人以上,受害者從十四歲至三十多歲皆有;二戰(zhàn)結束,日軍得知戰(zhàn)敗后為泄憤,在戰(zhàn)區(qū)就地砍殺慰安婦或逼迫其自殺,僅少數(shù)幸免于難者從戰(zhàn)地自行摸索回鄉(xiāng)之路。
另,日軍慰安婦來源包括日本、韓國、臺灣、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及荷蘭女性,如今全世界幸存的受害者不到五百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