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避免低俗?
藝術上仍需逐步轉軌
標志性的蘇格蘭格裙褲、背著小花布挎包,扭扭捏捏走上臺,一開口便是“娘娘腔”。
這樣一個“活寶”,有人喜歡有人煩。
小沈陽的粉絲認為,他的表演自然輕松、詼諧幽默,看到他就忘記了憂愁。有網友說: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小沈陽給大家帶來了歡樂!
然而,也有很多人看不慣,認為其扮相媚俗、嘩眾取寵。
還有人總結了小沈陽領銜的“趙家班”全國巡演時的“三大怪”:掌聲需要討出來,演員沒事互相踩,低級俗套往外賣。比如要掌聲時這樣說:“我難得出來,一年就出來兩回,清明一回,七月十五一回(意為自己是個鬼)。誰要不鼓掌,我到他家去演……”有觀眾說,雖然是“玩笑話”,但還是有點過了。
更多人受不了的是有些二人轉節目的“粗口”和“葷話”,以及男女演員做出一些出格動作。沈陽市民李鋒至今懊惱自己的一次失誤:他請外地來沈的朋友一家看二人轉,一些讓大家尷尬的場面頻頻出現,朋友的妻子便借故領著女兒中途退場了,搞得李鋒很不好意思。
作家王蒙這么比喻小沈陽的表演:餃子俗,但是好吃,俗就是俗,只要不是惡俗。他認為,小沈陽的草根經歷,使其更能體會大眾喜好,貼近普通百姓。
張紅星認為,“通俗稍過一點,就可能變成低俗甚至惡俗。小沈陽的某些表演確實值得商榷,開展文藝批評是必要的。”不過,他也表示,小沈陽在藝術上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目前他也正在努力向雅俗共賞的路子轉軌,如果對他過多苛責,會令其無所適從,可能扼殺他的創作力。
能給觀眾留下什么?
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近日,某網站進行了一項網絡調查——“2009年大紅大紫的明星,誰能紅得更久?”結果顯示,小沈陽得票雖多,但沒能超過憑借電視劇《潛伏》收獲大量好評的演員孫紅雷。有網友分析,春晚后小沈陽到各地巡演,多是重復以前的老段子,令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也讓大家開始懷疑他的創新能力。
前不久,“趙家班”在廣州演出,小沈陽只出現了半小時左右,沒有什么新的表演內容。媒體評價說,整臺演出,與其說是“東北二人轉”,不如說是一場“山寨歌舞”表演。看完后,很多人覺得被“忽悠”了。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當一個人的表演落入俗套、缺乏創新,人氣也不會在他身上停留太久。
與趙本山、郭德綱等笑星相比,小沈陽走紅的年齡要小很多。“小沈陽他什么都沒懂就火了”,趙本山說,如果他每樣事都做得很好,他就成精了,希望大家寬容地對待他,他就是個孩子而已。
對比起來,功成名就的趙本山以半百之年,為不斷擴張的“劉老根大舞臺”掌舵,前不久還專門進入長江商學院中國企業CEO培訓班充電,很多人佩服本山大哥“老而好學”、“可持續發展”的勇氣。
“小品王”是怎樣練成的?20多年的“常青樹”又是怎樣練成的?有網友建議:小沈陽不必忙著全國走穴式的演出,首先要學好師傅趙本山的“真經”,靜下心來充充電,再發光吧!
好的文藝作品滌蕩人的心靈——不少觀眾表示,“當時笑得肚子疼,回頭一想啥都沒有。除了生產淺層次的快樂外,小沈陽還能給觀眾留下點什么?”小沈陽還能火多久,還能走多遠——這是許多人的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