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紀念館位于臺北市南港區“中央研究院”院內,由故居、陳列室和墓園三部分組成。中新社發 鄒輝 攝
胡適喜歡白色。墓園以白色鵝卵石鋪面,四周是白色正方形廊檐,正面圍墻上懸掛一塊白色大理石,上面雕刻著蔣介石親筆“智德兼隆”四個金字。
今年是“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五四”人物在臺足跡成為熱門去處,包括胡適紀念館、林語堂故居、錢穆故居等,充滿歷史味的觀光景點,讓人追思五四精神。
中央社報道,“五四”人物在臺灣,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胡也是在臺灣留下最多景點的“五四”人物,全臺各地有臺北南港的胡適紀念館、胡適公園、胡適小學及在臺東的胡鐵花路。
胡適紀念館是胡適晚年到臺灣擔任“中研院”院長的南港住宅,也稱臺北胡適故居,坐落在“中研院”內,故居的建筑、廊道、擺設等格局,大體上仍保持胡適當年生活起居風貌,陳列室中有胡適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品等。胡適的墓志銘亦簡白:這個為學術和文化進步,為思想和言論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里安息了……
胡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啟蒙者群體中的一員。學者周質平在紀念館簡介手冊撰文稱,胡適的精神即為自由與理性,他的一生終極關懷是中國文化的重建和再造。陳列室的一圖一文一物,印證了胡適為這一理想,如何踐行“要怎么收獲,先那么栽”的諾言。
胡適紀念館主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光哲表示,盡管坐落在南港,胡適紀念館近四個月仍內有二千八百人次參觀,老師會帶領學生到此做校外教學,也是大陸學者來臺灣從事學術交流的必到之處。
胡適在臺灣受到相當的重視,潘光哲表示,胡適受歡迎,但大家心中的形象并非胡適真正的樣貌,“應該要還他本來的面目”。潘光哲說,胡適其實有很多文章批判國民黨,但都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刪除了,所以大家看不到。
潘光哲說,胡適雖是歷史人物,但胡適所強調的求證精神迄今仍然受用,例如臺灣盛行的爆料文化,胡適就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