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8日電 陜西省考古工作者日前對“古代高速路”秦直道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發現。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大遺址項目秦直道考古隊日前在陜西省富縣對秦直道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發現。
據悉,此次發掘于2009年3月2日開始,地點在坡根底南300米的樺樹溝口,共鉆探約6000平方米,開5×5米探方66個,探溝6條,發掘面積近2000平方米,為首次大規模正式發掘。
發掘揭露出秦直道路面約50米,其上有約3個時代的9—10道車轍,車轍兩側分布有較寬的路肩。車轍間的轍梁經過反復碾壓,土質發黑,質地堅硬。一些轍梁上還重疊著車轍印。特別重要的是,多處路面上疊壓有秦漢時期的繩紋筒瓦、板瓦,一處路面上還發現一枚西漢末年的“大泉五十”銅幣,為道路的絕對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據。在路面靠葫蘆河一側(北側),發現有厚度達5米以上的夯土護坡,還發現基本連成一片的多處同期建筑基址。基址的基礎均為夯土,最大者面積達200余平方米。在已經發掘的建筑基址中,揭露出石柱礎和大量的秦漢時期的繩紋筒瓦、板瓦,及陶罐、盆、甑等遺物堆積。據推斷,該基址是秦直道上規格較高的兵站或關卡性質的遺址。
考古隊長張在明研究員稱,通過此次發掘至少有3個收獲:1、古道路考古是中國考古的薄弱環節,此次發掘是秦直道考古的首次大面積發掘,也是秦直道盤山道的首次發掘,意義重大;2、此次發掘以多處準確的地層疊壓關系,第一次卡住了秦直道的絕對年代,為尚存分歧的秦直道全線走向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證據;3、秦直道旁的同期建筑遺址的發掘,尚屬首次,對于了解秦直道附屬設施的分布和內涵,深有意義。
秦直道考古隊此前自2006年起對富縣坡根底段進行了考古試掘,開挖2條探溝,發現了當時路面和排水溝。2008年又開挖3條探溝,發現了少量車撤和1枚漢幣。
有“古代高速路”之稱的秦直道是秦始皇派大將蒙恬修建的從咸陽淳化直通內蒙古包頭市的專用軍事大道,全長700公里,數十米寬,南北直向,故稱作“直道”。秦直道主要路段跨陜西淳化、旬邑、宜君、黃陵、富縣、甘泉、安塞等縣,沿子午嶺北上,多在荒山野嶺間修建,寬闊通敞,氣勢宏大。雖經兩千多年風雨沖刷,依然可辯神姿,引得多少專家學者、愛好者尋訪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