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圖片 鄒莉 畫
尋訪人物:武則天
尋訪地理:文水縣南徐村
武則天是文水人,但作為利州都督的女兒、大唐帝國的皇后和武周王朝的皇帝,她一輩子只回過兩次文水,一次是12歲的時候回鄉葬父,一次是37歲,身為皇后以后;一次滿懷著巨大的悲痛,一次顯露著衣錦榮歸的煊赫。一千多年過去了,悲痛與煊赫都化為云煙,飄散在歷史的故紙堆里,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就只有一個符號: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在半個多世紀里,是大唐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她的功與過被人評說的已經很多,我所注意到的是:14歲的時候,武則天被李世民賜名“媚”,67歲的時候,她為自己命名“曌”(武則天自己所造,音照),在更往后的史書里,又以她的尊號“則天大圣皇后”來指代她,于是,從女人武媚到皇帝武,乃至到歷史人物武則天,這其中的轉變耐人尋味。
則天廟正殿門口的對聯,是武則天一生最好的概括
與后世所謂正統史家們的看法不同,至少在唐代,武則天的名聲還不算太壞———畢竟她以后的唐朝皇帝們,都是她的子孫,為尊者諱還是要講的———所以,在她的故里,據傳很早就有了一座紀念她的廟,而歷代多有重修,即便是宋以后,對武則天開始貶斥,也僅僅是改名而已,廟宇還是保存下來的。
則天廟不大,很整潔。穿過則天塑像后那個上寫“則天圣母廟”的門洞,才算真正走進了則天廟。門洞不長,可也有十米的樣子,門洞幽暗陰冷,走出去的時候,會覺得陽光有點刺眼,眼神閃爍間,一座大殿就躍入視線。據說這是金代的建筑,歷代重修都不改原貌,翼展平緩闊大,氣勢雄渾,是唐代建筑的風格。
建筑都有自己的個性,這樣的氣派使得人不禁凝神靜氣,有點不敢走進去瞻仰她的真容,還是先去碑廊或配殿里調整自己不恭的心態罷。碑廊里豎著好幾通碑,好久不曾清洗,蒙著厚厚的塵土,隱約知道那是歷代的重修記錄。武則天雖被后世的史家貶斥,但在她的故鄉,即使從保存當地文化遺存的角度出發,她的廟宇也理應該有如此待遇,而現在作為生平陳列館的配殿里,用蠟像彩塑著她的故事。回文水葬父省親,自然有相應的塑像———對于本地的著名人物,定然要不遺余力地與之相聯系,這是我們的習慣。
慢慢踱到正殿,大門兩側的對聯引起了我的注意:六宮粉黛無顏色,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唐詩集句聯,上聯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說楊貴妃艷壓后宮,下聯出自王維的《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描寫四方朝貢的帝王氣象。上聯春色旖旎,下聯莊重威嚴,上聯說女人武媚,下聯說皇帝武,渾然天成又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武則天兩段人生,真正是大手筆。然而,若聯想到武則天從唐太宗才人到唐高宗皇后,從大唐的受寵妃嬪到大周的開國君主,這看似平靜的敘述下,有多少宮闈間的枯骨冤魂,有多少朝堂上的血雨腥風,這副對聯是褒是貶,還真是費人思量。
想著這些,出來重新看武則天的塑像,突然就多了些復雜的感受。塑像上的武則天,神情平靜、面貌端莊,目光柔和,有著母儀天下的氣象。我想,這應該還是她身為皇后回故鄉省親時留在文水人心中的形象。她故鄉的人仍然用女裝形象來裝扮她,這也許是表示,他們并不看重所謂“女皇”或者“封建時代杰出的政治家”的身份,她只是文水這塊土地孕育的一個女兒。她,不管怎么說,是個女人,美麗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