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堅辭大元帥軍銜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的軍銜制,元帥軍銜為第一等,分為兩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是第一等第一級,為最高軍銜。所以,對授予大元帥軍銜人員的標準規定得非常嚴格。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第二章第九條的規定:“對創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立有卓越功勛的最高統帥,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也就是說大元帥軍銜只能授予一個人,那就是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毛澤東當時是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既是黨的領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而且,毛澤東是全國人民武裝力量的創建者,在領導全國武裝力量進行20余年的革命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所以,按照《軍官服役條例》規定的這個標準來衡量,只有毛澤東一人能夠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這項殊榮。這也是眾望所歸。我軍醞釀軍銜制時,也借鑒了蘇聯的經驗。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45年6月26日的命令:授予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防人民委員斯大林以蘇聯最高軍銜——蘇聯大元帥,以表彰他在偉大衛國戰爭中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為蘇維埃祖國建樹的卓越功勛。
從1955年春天開始,彭德懷、羅榮桓就帶著總干部部擬制的名單和幾個方案,分別與中央軍委的各位委員交談,共同對每位將領的定銜磋商、定案。
在最初的授銜方案中,準備授予毛澤東大元帥軍銜。元帥初擬13人,除后來公布的10人外,還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大將14人,除后來公布的10人外,還有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并為他們授勛。
但毛澤東堅辭不授大元帥軍銜,也不要勛章。人們向他講述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帥銜的情況,毛澤東說:“蘇聯有的,我們不一定非要照搬。”
為了讓毛澤東接受大元帥軍銜,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開會進行了討論,由最高立法機構議決此事。主持會議的委員長劉少奇,知道毛澤東不愿授大元帥的態度,說他個人對此“不能作結論”。有位民主人士提出,“只要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毛主席個人也不好不遵從決議”。但人們最終還是沒能說服毛澤東。
不久,總后勤部根據分工和最初擬定的授銜方案,組織軍需生產部門參照蘇聯軍隊禮服和軍裝的樣式,設計出了元帥、將、校、尉,乃至士兵的各種服裝,并制出樣裝送中央軍委審定,隨即又被送進了中南海,放置在菊香書屋東面的勤政殿內,讓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們審看。
那套最精美的大元帥禮服,是總后勤部指定其所屬天津軍需工廠的女工們,用純手工為毛澤東精心制作的。繡制出的大元帥肩章熠熠生輝,肩章由國徽圖案和元帥星徽組成。與元帥肩章不同的是,大元帥肩章上的元帥星徽由一圈松枝環繞,肩章上的兩個國徽是純金的。肩章面板上那一層金黃是鍍金的,用純銅絲拉出絲來再鍍金。帽徽、星徽、符號等等也都是用純銅,用金的地方鍍金,用銀的地方鍍銀,再描漆。胸前綴著金黃色的綬帶和流蘇,袖口和衣領繡有金黃色的邊飾,褲子的邊線處,綴有金黃色和鮮紅色的條紋,都用純金的絲線繡縫。
后來,彭德懷、羅榮桓率總干部部副部長宋任窮、賴傳珠,到中南海向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匯報軍銜評定方案和授予勛章工作的進展情況,聽完匯報后毛澤東說:“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據國際國內的經驗,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好!”
毛澤東又轉身,詢問已經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劉少奇、周恩來:“你們的軍銜還要不要評啊?”他們倆擺擺手:“不要評了。”被列入大將名單的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也紛紛表態:“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在后來實施軍銜時,因毛澤東堅辭不授大元帥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成了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空銜。
由于以毛澤東為首的一批中央領導同志主動提出不授軍銜,使得評銜工作中的許多矛盾得以順利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