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做的繡球,真漂亮!”來自泰國合艾市的喜羅勒老師像個孩子似地,邊用生澀的中文向記者展示她剛制作的繡球,邊得意地為繡球粘貼亮片進行裝飾,引來在場人員的一片笑聲。她是泰國合艾市的一位中學教師,本月六日作為合艾市文化教育交流代表來到廣西北海,與她一同前來的還有其他三位泰國中學教師。
喜羅勒等四位泰國教師,于八月七日至八月二十五日期間,在廣西北海市通過教授中國學生泰國戲劇(舞蹈)和各種手工制作,學習中國舞蹈、國畫、書法等,體驗并感受中國文化及北海市民的生活,進行文化教育交流。
二十三日,四位泰國教師在北海市相關部門的安排下,學習中國民間剪紙和壯族繡球制作。此前,四位教師已在安排下系統學習了中國的民族舞蹈、書法和國畫等課程。
“剪紙和繡球是中國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四位泰國老師對此十分感興趣。”教授剪紙和繡球制作的張老師笑著說。“他們學得很認真,也很快,基本上一看就會。”果然,四位老師都熟練地為自己制作的繡球作最后“潤色”——粘貼亮片,不時得意地向周圍的人展示自己的“大作”,用新學到的生澀中文說“漂亮”、“很好”,逗得全場忍俊不禁。
“在泰國也有剪紙,不過圖案比較簡單,像這么復雜而美麗的圖案,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喜羅勒撫著張老師作為示范的剪紙作品,贊嘆不已。“每一幅剪紙就像在講述一個故事,中國剪紙真是太神奇了!雖然學起來有點難,但我一定要學會它!”
二十八歲的蘇維是代表團中唯一的男老師,正認真地設計剪紙圖案。他說,中國的民間藝術內涵豐富,很有魅力,活動期間學做了中國結,反復練習了無數次才學會了。他自豪地說:“在泰國時,常看到華人商店里掛有中國結,覺得很漂亮,但從來沒有親手制作過,現在學會做這么復雜美麗的中國結,覺得很有成就感。”
談及對北海的印象和感受時,一旁一直沉默著認真學習剪紙的蘇東娜老師,略帶靦腆卻難掩興奮地通過翻譯告訴記者說,北海市民很熱情,走在路上常有陌生市民雙手合十對他們說“撒瓦迪卡(泰語你好的意思)”,讓他們覺得很驚喜,也很親切。她說:“我一下子就喜歡上這座城市了。”
“來北海的這兩個星期,不僅讓我感受到北海濃厚的文化氛圍,還讓我體驗到北海民間休閑生活的多姿多彩。”身為考古學碩士的珍提瑪老師對北海市相關部門安排的一次自行車俱樂部夜騎活動念念不忘。她說,以前在泰國從來沒有參加過此類活動,此次和中國朋友一起,騎自行車觀賞北海市夜景,大家團結一致騎到終點的感覺實在太棒了,希望還能再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
說話間,四位老師的繡球和剪紙都制作完成了。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繡球和剪紙,他們高興地一再表示,中國的民間文化藝術博大精深,有著悠久的歷史,此次能到中國學習民間藝術十分榮幸,回到泰國后一定會把所學到的手藝和文化教授給更多的孩子,讓中國的民間文化在泰國傳播得更廣泛,讓更多泰國民眾進一步了解中國和中國的民間文化,希望有機會還能再來北海。
據北海市外事辦科長謝渝介紹,泰國合艾市與北海市于二○○五年締結成國際友好城市,一年多來雙方互訪頻繁。此次活動,旨在通過雙方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進一步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傳播中、泰兩國的民間文化藝術。(記者 馮抒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