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5月22日電 “5000,6000,8000、10000……”隨著競買者的頻頻舉牌,一幅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的扇面價格不斷走高,最終收于15000元。20日,在文博會書畫藝術品專場拍賣會的現場,700多幅書畫幾乎被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哄搶一空。
據悉,這只是作為第二屆文博會組織的15場專業拍賣交易會中的一場。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展會,文博會正致力為中國日益紅火的文化產品拍賣搭建固定交易市場。
自1992年10月深圳動產拍賣行首次公開拍賣名家書畫以來,拍賣,這個在西方有200余年歷史的舶來品,在中國開始了出人意料的飛速發展。
有人說,每個周日的清晨,北京有兩個地方人潮洶涌:一處是在天安門前抬頭看國旗的人,另一處在潘家園低頭尋國寶的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藝術品新興的交易中心?!焙M饷襟w這樣評價。
據有關統計數據,2004年全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其他形式的交易估計也應與之等同。據估計,全國藝術品交易額應在100億元左右。
這些文化產品拍賣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各拍賣公司舉辦的拍賣活動。據了解,隨著拍賣產業的迅速膨脹,中國的拍賣公司已經出現了飛速的增長。截至2004年底,全國取得文物拍賣許可證、有權進行文物拍賣的拍賣公司共有90余家,其中僅北京就有29家。有些公司的規模已經相當可觀,嘉德公司今年第1期四季拍賣會2天成交額就超過8500多萬元;另一種則是每年各地以各種名義分散舉辦的拍賣專場。
這兩種形式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也有著自身的局限性,廣東華士德拍賣行拍賣師劉益評價說,主要問題是規模還不夠。和國際拍賣行巨頭相比,中國拍賣行業各自為政的“小打小鬧”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佳士得2002年的營業額為19億美元,蘇富比為16億美元,幾乎是當年中國全年總成交量的10倍。
分散的資源聚合起來才能產生力量,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的呼聲,與文博會打造中國文化產品交易平臺的想法不謀而合。
因此,本屆文博會上拍賣成了重頭戲。從18日開始,書畫藝術品拍賣、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收藏品拍賣、油畫作品拍賣……15場大型拍賣活動陸續登場,深圳接連響起熱鬧的落槌聲。
文博會新聞發言人倪鶴琴表示,除了舉辦一系列拍賣活動外,第二屆文博會還致力于將拍賣活動常態化。本屆文博會舉辦的文稿交易拍賣會,就不以文稿拍賣為主,而是立足長遠,致力于創建全國性文學作品常態化交易平臺。作為分會場之一的香港“景德火圣”藝術文化中心,也將常年展示拍賣景德鎮現代陶藝家的作品。
“我們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要給中國文化產品拍賣活動搭建一個巨大的平臺,實現資源整合,如果這一點能做到,中國文化產品拍賣的情況將要為之一新”, 倪鶴琴說。(彭勇 王攀李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