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加強我國古籍保護工作,文化部制定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
28日,在江蘇南京建鄴區召開的“中埃古籍修復技術教育論壇”上,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圖書館處處長張小平介紹,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在全國開展大規模的古籍普查,主要包括對古籍的數量、品種進行統計和登記,對古籍核定價值并進行定級,對古籍的破損程度進行認定。據了解,古籍普查的工作非常復雜,光公共圖書館就涉及到幾千家。二、培養古籍修復人才,從根本上解決古籍保護中所存在的問題。三、建立國家古籍保護重點實驗室,提高古籍保護中的知識含量,盡早改變目前古籍保護工作同科技發展水平不相協調的局面。
張小平說:“通過這三方面的工作,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目前古籍保護的不利局面,為進一步傳承、延續中華民族的文明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文物古籍修復人才極度匱乏
新華網南京3月29日專電 與浩如煙海的中華古籍文物資料不相適應的是,目前我國的文物古籍修復人才總共才有100多人,而且素質參差不齊。
據初步統計,我國留存下來的古籍和民國文獻就有約40萬種,各類拓片1000萬件,歷朝歷代遺存的歷史檔案更是浩如煙海。但現在,這些珍貴的文獻大多遭受著蟲蛀、霉變、風化的侵蝕。
28日在南京舉行的“中埃文物古籍修復技術教育論壇”上,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圖書館處處長張小平表示,令人擔憂的是,全國各地的古籍修復專門人才僅有100多人,且大多數都已年過半百,隊伍嚴重老化,古籍修復技術的傳承基本還停留在師徒口手相授的傳統形式。
據了解,2003年文化部下發了《中國古籍特藏保護計劃》,明確提出國家在20年內撥款4億元,分期開展全國古籍修復工作計劃,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分層次培養古籍修復人才,并決定在北京、上海、江蘇三省市開展培養古籍修復人才試點工作。
張小平說,但試點工作進展情況不甚理想。目前,僅江蘇南京莫愁職業中專開展了古籍修復專業人才培養的工作,其他兩地的工作還沒有啟動。“試點的工作尚且如此,要想在全國大范圍地培養古籍修復人才的難度可想而知。”(記者 蔡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