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6日和27日,在西方多國聯軍連續兩天的空中打擊等全方位支持下,利比亞戰事發生逆轉,反對派武裝連續攻克三座重鎮。利比亞政府軍開始在米蘇拉塔做重點防御,爭取在米蘇拉塔重挫反對派武裝力量。這是西方開始空襲利比亞后,反對派武裝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7日說,美國反對在利比亞出現“政權改變”。
戰況
反對派:已不需外部支持
多國戰機26日配合反對派的軍事行動,大規模轟炸艾季達比亞并摧毀政府軍的裝甲車等武器裝備。同時,多國戰機繼續空襲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亞政府發言人26日晚稱,從艾季達比亞到蘇爾特長達400公里的交通要道遭到了西方國家的猛烈轟炸,“很多人喪生”。
據法新社報道,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忠實部隊3月27日被打敗,反對派武裝從而控制了該國東部石油重鎮拉斯拉努夫。當日,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宣布他們已攻入拉斯拉努夫。
反對派武裝發言人26日稱,已經“百分之百奪下”艾季達比亞。政府軍方面證實了撤軍消息,并表示此舉“是為了減少平民傷亡”。艾季達比亞位于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西南部,距離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160公里,有“班加西門戶”之稱。失去這一重要的戰略城池后,卡扎菲的軍隊開始在米蘇拉塔重點集中和防御,爭取在米蘇拉塔重挫反政府武裝力量。
反對派武裝還聲稱奪下石油重鎮卜雷加,并俘獲多名政府軍士兵。利敵對兩派在米蘇拉塔等地仍然繼續激戰,并有新的人員傷亡。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稱,政府軍在幾個重鎮的軍事據點“已無人把守”。
法國《費加羅報》26日刊登了反對派領導人吉布利勒致法國總統薩科齊的信函,信函中吉布利勒感謝外國對利比亞政府軍展開的軍事打擊,但強調反對派武裝目前已經不需要外國的軍事支持。
法軍:擊毀多架利比亞軍戰機
法國總參謀部26日宣布,法國空軍當天擊毀利比亞軍方至少5架飛機和2架直升機。
法國總參謀部網站當晚公布的消息說,法國空軍當天在利比亞西部重鎮津坦和米蘇拉塔周邊發起數次打擊,在米蘇拉塔擊落至少5架屬于利比亞軍方的G-2“海鷗”攻擊機和兩架米-35型武裝直升機。法國總參謀部稱,這些飛機當時正打算前往鄰近地區執行任務。
法國總參謀部說,法軍二十余架飛機在4架加油機和一架預警機的配合下參加了當天的空中行動。此外,之前停駐于希臘克里特島的“幻影2000-5”型戰斗機小分隊也加入了當天的行動。該小分隊包括兩架卡塔爾飛機和兩架法國飛機。
利政府:軍事打擊是“謀殺”
利比亞政府發言人穆薩易卜拉欣26日表示,多國部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是“謀殺”,是“不道德、非法的,違背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
穆薩易卜拉欣說,多國部隊26日夜間繼續對利比亞實施空襲,在艾季達比亞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之間400公里的道路上造成大量利比亞軍人和平民喪生,“許多平民被打死,其中包括一些正驅車逃離空襲的家庭。”
利比亞外交部副部長哈利德卡伊姆26日說,多國部隊的空襲目的不是保護平民,而是“正在將利比亞推向內戰邊緣”。
乍得總統:“基地”趁亂偷導彈
乍得總統代比25日表示,“基地”組織的北非分支趁利比亞局勢混亂,偷走了利比亞一座軍火庫的地對空導彈。他未說明有幾枚導彈遭竊,但他說“百分之百確定”有關消息的真實性,并對此十分憂慮。代比說,“基地”組織分子偷走的這些導彈隨后被轉運到他們在沙漠地區的藏身處。代比認為,西方決定空襲利比亞是“倉促的決定”。本報綜合報道
觀察
美國“交權”北約:左手交給右手
北約28個成員國的代表于27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商討全面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事宜。一旦達成協議,北約將正式全面接替美國領導多國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分析人士認為,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的移交只是掩飾手段,美國在其中的影響和主導地位并未改變,交權也不過是從左手交到右手。
開戰前壓力重重
奧巴馬政府內部在是否應當訴諸武力的問題上一度意見不一,奧巴馬在國內外的制約因素面前曾經猶豫不決。這為美國決心移交軍事行動指揮權埋下了伏筆。奧巴馬坦言,在美軍正在阿富汗作戰以及撤出伊拉克之際,美國再作出動武的決定變得更加困難。
在對外關系上,美國《時代》周刊著名評論員扎卡里亞認為,奧巴馬懼怕重蹈前任在伊拉克戰爭時走單邊主義道路所遭遇的慘敗,擔心繼阿富汗、伊拉克之后,美國第三次對一個伊斯蘭國家發動軍事打擊會進一步激怒伊斯蘭世界。因此,直到阿拉伯國家聯盟明確表示支持在利比亞建立禁飛區后,白宮才要求五角大樓加快制定相關軍事行動方案。
在美國國內,即將開始連任競選的奧巴馬也有其政治顧慮。當初美國國會在布什政府對伊動武投票表決時,奧巴馬是投反對票的為數不多的議員之一。后來美國陷入伊戰泥潭、傷亡慘重,奧巴馬因此獲得了重要的政治資本。這也成為他2008年競選總統時最有力砝碼。
如果此次美國積極指揮參與對利動武,奧巴馬可能會被認為是好戰總統。他的競選對手就會抓住他“言行前后不一”的把柄。競選連任志在必得的奧巴馬不能不有所顧忌。
開戰后左右為難
對奧巴馬來說,作出動武的決定并非易事。
一些支持盡快軍事干預的人認為,奧巴馬在幫助利比亞反對派方面等待的時間太長。
而一些通常與奧巴馬站在一起的民主黨人則譴責動用武力。一些國會議員認為,奧巴馬授權動武前未與國會充分協商,軍事行動的目的也不明確。還有少數議員認為,奧巴馬擅自授權采取軍事行動涉嫌違反憲法,甚至暗示可以據此啟動對他的彈劾程序。
一些人士指出,奧巴馬政府承諾“有限軍事行動”,但此前美國政府對阿富汗和伊拉克采取行動時也向美國人保證行動會很快結束,可情況并非如此。波士頓大學教授安德魯巴切維奇認為,行動很可能會擴大,因為支持干預利比亞的人不會只滿足于迫使卡扎菲的部隊停止進攻。
與此同時,不少國家表示反對西方打著執行安理會決議的旗號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
輿論認為,在此情況下,轉移指揮權顯然是奧巴馬轉移各方注意力、擺脫自身困境的一招棋。
交權后仍是主導
26日,在白宮外舉行示威活動的“即刻行動制止戰爭消除種族主義”組織負責人布萊恩貝克爾對記者說,所謂把指揮權交給北約不過是“掩耳盜鈴”。他說,北約從建立起就是以美國為主導的軍事組織,美國把指揮權交給北約,相當于“左手交給右手”。
細心留意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24日晚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的講話就可以明白,所謂指揮權移交是經不起推敲的“障眼法”。
拉斯穆森在講話中說,北約將從美國手中接管禁飛區的行動指揮權,行動將統歸北約最高軍事長官、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指揮。斯塔夫里迪斯可是正兒八經的美國海軍四星上將、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
再形象點說,整個所謂“奧德賽黎明”對利軍事行動的指揮權只是由美軍非洲司令部司令卡特哈姆交給了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斯塔夫里迪斯。因此,美國的影響和掌控能力可謂換湯不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