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表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強大的新興國家,已準備好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唯一巨大的改變將是提高中國的投票權”。
在9月底召開的G20匹茲堡峰會上,各國首腦同意對IMF中各國的投票權分配進行改革。按照設想,將從發達國家的份額中拿出5%分配給新興國家,使得二者的投票權份額對比達到52∶48。
IMF為何要提高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投票權?中國為此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和挑戰?對此,本報專訪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
投票權變化是博弈
問:IMF為何強調要提高中國的投票權?
湯敏:目前中國在IMF中的投票權為3.66%,居第六位。這是比較低的,這與中國加入IMF時的國力較弱有關。2008年中國GDP占到世界GDP的7.1%,如果算上PPP(購買力評價),這一比例就更高了。從這個方面說,應該增加中國的投票權。
問題是,現在不只是中國的投票權,IMF給整個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都是偏低的。IMF在成立時,發展中國家在整個世界經濟中的實力還非常弱,當時分給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比較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比發達國家快,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應該與時俱進地增加發展中國家投票權。
總體來說,這里涉及一個政治斗爭的問題,發達國家不愿意讓發展中國家在IMF中占大頭,否則,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就會減弱。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金融危機帶來變革契機
問:為什么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提出這個議題?
湯敏: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是發展中國家長期的要求。但是,長期以來,這一議題一直被拖延著。國際經濟與金融事務,大體上由G7來左右。但在金融危機以后,發達國家發現,沒有發展中國家一起參與整個世界事務是不行的。過去那種長期把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的管理模式肯定有問題,所以這次不僅IMF要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G8也擴大成了G20。讓一些影響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事務,這是大勢所趨。同樣,IMF正是順應了這種大趨勢。
金融危機帶來變革契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要共克時艱。這個時候,本來早就應該解決的問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在這種時候,發達國家也更容易做出讓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