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二:三鏨斧
有了預約,就能去中國館了。拾步走上中國館臺階,腳下的石頭就大有學問。76級踏步看似簡潔,卻蘊藏了傳統的民間智慧。中國館大臺階全部采用花崗石“華夏灰”制作而成,呈現出黑白相間的視覺效果。其珍貴之處在于,為了使石材的表面呈現細密美觀的凹槽,這些臺階全部使用的是瀕臨失傳的民間絕藝——“三斬斧”。
“三鏨斧”是一種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帶的極其古老的純手工石材表面處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時候,需要初鏨、細鏨、終鏨三個工序,故取名“三鏨斧”。這種由手工剁斧制造出來的紋理,甚至比國外頂尖機器加工出來的紋理更加均勻和細致。可是,這種處理方式,需全部采用純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剁出來,細細密密,平均每1厘米的寬度,就要鏨上7刀之多,整個中國館的大臺階加起來需要5400多萬刀。這種古老的方法已瀕臨失傳,此次負責加工中國館大臺階及平臺的石匠們,是苦尋8個月之久才找來的。
關鍵詞三:微型史詩
上完臺階,游客首先搭乖電梯來到49米的最上層。這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也是核心展示層“東方足跡”。一個超常規的電影廳是這層的點睛之筆,這里放映的是一部長達8分鐘的“微型史詩電影”,詩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城市化建設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
影片導演是執導《南京!南京!》的陸川,據他透露,從創意階段開始,電影即定調為詩意的展現,影片將展現一種新的人文情懷,震撼但不壓抑,因此會有很多超出現實生活的、富有想象力的奇觀呈現給觀眾。別看影片短,但其后期制作復雜程度不亞于好萊塢大片《魔戒》,將體現國內目前最高的電影后期水平。由于主題影片將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時展現,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觀眾。
關鍵詞四:清明上河圖
走出影廳,游客可能還沒有從影片所展示的強烈視角沖擊力與心靈震撼力中出來,就很快會被另外一件寶貝所吸引,那就是中國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這件長約5米的北宋風俗畫卷,是畫家張擇端存世的惟一作品,屬于國寶級文物。該畫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熱鬧,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圖》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競相一睹真容。但當時觀眾只能在1米開外的圍欄外遠距離眺望而已。這一次,原本5米多長的畫卷被放大至100米,游客走在巨型畫卷旁,可以更清楚地目睹中國古代城市的風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