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展館街上的中國館
機械館內景
兩大強國的參展態度
●英國:不小心變成參展巨無霸
由于同在歐洲運輸距離相對較短,英國完全可以接受參展世博會的運輸成本,所以英國的參展規模是最大的。英國人在評審團中的席位也是最多的。
英國的鋼鐵產量當時占世界總產量的40%,英國參展的鋼鐵制品尺寸龐大,使原本已很大的展覽空間都顯得不夠用了。例如,英國展示了一根長130英尺的整段鋼軌。英國專門開辟的統計區,回顧了自1735年以來英國鋼鐵行業發展的“神話故事”。
●美國:仔細觀察很要緊
美國在本屆世博會的參展份額不重,在藝術、鋼鐵展區幾乎看不到美國的展品,在教育、中小型機械展區倒是豐富些。時代周刊報道了美國的一款制鞋機:一雙皮鞋,從皮革切割、縫合、粘合、上底到完成拋光,共需要15分鐘。
美國的一些民間學術機構組織了各領域專家,詳盡記錄了各國參展的情況,有些甚至延伸到該國的行業發展狀況。例如,美國透過比利時的參展,得出這樣的評價:這是一個“小小的、繁榮的、忙碌的國家”。再如,美國通過觀察中國的參展,對中國的煤炭和鋼鐵行業有這樣一段記錄:
“中國有豐富的煤炭和鋼鐵儲量。中國的鐵礦剛剛起步,但只用最原始的熔煉方法。中國的采煤相對進步些,但也絕少使用先進的采煤設備。估計中國的煤炭年產量在300萬噸,其中1/3是無煙煤。中國的鋼鐵產量無法估算,應該是自給自足,因為中國很少進口鋼鐵。本屆世博會中國展出了優質的鍛造鋼鐵樣本,品質與瑞典的產品相當,其他鐵質展品還有犁、鐮刀、剪刀等,反映出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專業的鋼鐵制造能力。”
美術館門前近景
劃時代的知識產權國際會議
在本屆世博會中,共舉行了29個國際會議,涉及到當時國際社會關注度高的問題,或者是新興的研究領域,或者是法國政府希望推動的事務。例如,如何防止動物受到虐待、如何管理酗酒、如何對獲釋罪犯進行社會救濟、對精神病的治療、區域性統計、國際貨幣兌換等,其中對現代社會影響最大的是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會議。
法國是世界上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較早的國家之一。1791年頒布專利法,1793年頒布版權法,1806年頒布了工業品外觀設計法。本屆世博會舉行了3個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會議:著作權研討會、工業產權(專利)研討會和藝術設計保護研討會,旨在推進知識產權在國際范圍的保護,催生了現代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國際公約。
●催生了《伯爾尼公約》
著作權研討會由德高望重的法國文豪雨果主持,議題包括作者的權利保護和出版商的權利保護。許多當時著名的作家、學者和出版商都參加了。就在這次會議上,通過了一項制定國際公約的決定,并成立了“國際文學藝術協會”。這個非政府間的協會組織承擔起了起草一個保護文學藝術作品的國際公約,即今天人們熟知的《伯爾尼公約》的重任。
●催生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在巴黎世博會上,舉行了第二次工業產權(專利)研討會(第一次在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期間舉行),中心議題是制定各國專利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問題。這次會議成立了公約起草委員會,負責擬定工業產權保護草案,即現代專利保護制度的基礎性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吳敏 《上海世博》)
來源:世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