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惡搞”到“火星文”風行,從“人肉搜索”到“全民偷菜”,從“賈君鵬事件”到“犀利哥的傳說”……借助網絡工具,人們在虛擬空間內上演了一幕幕的文化狂歡節。
在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網絡為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在現實世界里無法想象的事件在網絡里卻有可能發生,這里筆者把在網絡世界里引起較大影響的網絡現象統看作是網絡虛擬空間里的文化狂歡活動。
無聊的心境下無聊的表達:一種追尋“無意義”表達的主張
2009年7月16日上午11時左右,互聯網上(百度貼吧-魔獸世界吧)發表的一個名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帖中內容只有“rt”二個字母,意思為“如題”,發帖者的IP地址為“222.94.255.”。帖子在短短五六個小時被390617名網友瀏覽,引來超過1.7萬條回復,并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吸引了710萬點擊和30萬回復,目前已超過1500萬點擊。帖子由于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受到數量眾多的網友的關注而被堪稱創造了“網絡世界里的一次奇跡”。“賈君鵬事件”可以說是網絡里的一次具有行為藝術性質的文化現象,它宣揚了一種追尋“無意義”表達的主張,在對傳統文化和規則反叛的路途上奔走呼號。網絡為人們提供了在現實世界里無法企及的自我表達的環境,于是在虛擬的空間上演了對現實世界文化傳統和規則徹底解構的一幕。“賈君鵬”僅僅是一根導火線,它引爆的是文化領域的一次狂熱革命。
在網絡文化狂歡的背后,探析事件主體的心理狀態是至關重要的。“賈君鵬事件”本身就是網絡主體在虛擬空間對傳統文化解構的行為。在這種對社會規范解構的行為背后,如果說發帖人和第一個回帖人是在網絡世界里對現實的文化擠壓做出的情感釋放的話,那么“蓋樓的隊伍”或多或少也是“寂寞的呼喊者”,緊接著“賈君鵬”的帖子,網絡里便有人更加直接地喊出了“我發的不是帖子,是寂寞”。表面上看,很多人在關注這一事件的過程中只是抱著一種“熱鬧的看客”的心態,或者僅僅是“在無聊的心境下無聊的表達”,然而一旦參與到這一事件中來,他們實際上已經成了“無意識”的行動者,他們身在其中,無從知道自我行動的意義。正如吉登斯所說的那樣,“結構與行動必然是相互聯系的。”這種“無意識”的參與行動的行動者已經不知不覺地“將自我囚禁起來了”。而一旦卷入其中,他們的行動在表達“無意義”的訴求的同時,也在塑造著文化的性格,文化反過來又加劇了行動的力量,如此形成了雙向的作用效果。
“娛樂至死”:尋求某種心理滿足的“去價值”的行為
我們再來看看網絡世界最近的具有代表意義的文化現象:“全民偷菜”現象和“犀利哥的傳說”。“全民偷菜”說的是在開心網和騰訊QQ農場等游戲與社交網站上流行的網頁游戲。游戲玩家可以在自己虛擬的農莊里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等作物,每種作物都有不同的成熟時間和收獲價值,也有不同的等級要求。玩家可以在建立好友關系后,抓住其蔬菜成熟的時機來“偷”。于是偷菜游戲在集娛樂、交友的功能和帶來心理刺激等元素中迅速流行起來,形成了“全民皆偷菜”的盛大局面。毋庸置疑,偷菜游戲給玩家帶來的最大誘惑之一就是在虛擬空間里“偷”的心理滿足感。這種“偷”實質上沒有為主體帶來任何物質利益,然而“偷”的全民流行正說明網絡主體是在一種無聊的心境下做出的尋求某種心理滿足的“去價值”的行為。也就是說網絡主體是為了“偷”而去“偷”,行為的結果實質上是無價值的。
與“全民偷菜”相比,“犀利哥的傳說”的流行更把網絡主體“娛樂至死”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犀利哥的傳說”說的是2010年2月以來,有人追蹤觀察并拍攝了一名流浪人員的照片,并把照片上傳到網絡上。網友們評論說這名流浪人員的衣著搭配是當今世界時裝流行元素的最前線,并評論其神態酷似娛樂明星劉德華。種種推波助瀾的話語把被稱為“犀利哥”的這名流浪人員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實際上如果沒有網絡的建構,這名流浪人員始終是沒有人知道的,但正是有了網絡推手的作用,他已經變成了網絡主體娛樂的工具和對象。在這里流浪人員的形象本來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然而網友們為了滿足娛樂的心理,極度空虛和無聊的心靈需要找到某個具體的對象來宣泄,“犀利哥”便成了工具。需要提出的重要的一點是,這種空虛和寂寞的靈魂在網絡里發出了巨大的求生的欲望,拼命尋找救命稻草。于是一切可能拿來娛樂的事物他們都不會輕易放過。空虛的靈魂的宣言是:娛樂至死。
無聊心境與解構態度背后
無聊的心境與解構的態度背后又是什么呢?尋找更本質的原因,僅僅在網絡世界里,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找到。筆者認為,更加合理的做法是跳出虛擬的網絡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無論是在網絡世界還是在現實世界,文化的氣質反映的是社會的狀態,歸根結底反映的是現實社會的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我國正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渡時期,思想觀念多元化,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和解構主義的思想相互碰撞,而文化認同感越來越弱。新生代的青年群體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和社會閑散的青年,他們在反抗社會現實壓力過程中需要尋找另外的情感認同,于是網絡便成為他們情感宣泄的出口。
在校大學生一方面有充裕的可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另一方面也面臨著考研或就業的巨大壓力,當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充足的自我實現的理由時,空虛的靈魂便不自覺地在網絡里尋找暫時的寄托。2008年由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倒閉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我國的服裝、電子和玩具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經濟上的震蕩也給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困難和隱形的壓力。青年群體在現實社會里承受的巨大壓力,恰恰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得以釋放。“賈君鵬”、“偷菜”、“犀利哥”等等亦為現實中寂寞的靈魂提供了娛樂的素材。網絡里匯聚的力量越大,說明現實生活中精神的壓抑越嚴重。“賈君鵬”、“偷菜”、“犀利哥”等現象可以說是現實生活中的精神空乏與網絡世界里“無意義表達”的一次集中凸顯,也是虛擬空間中社會行動、網絡結構和文化環境相互作用下巨大網絡力量的一次匯聚。
所以,文化狂歡的背后隱藏著的是靈魂空虛和寂寞的群體。對“賈君鵬”、“偷菜”、“犀利哥”等現象形成的根源的追尋,需要透過網絡的幕布回到現實社會生活中來。 (武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