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四川國芯科技透露,專為中小學生研發的龍芯筆記本電腦已經完成設計。消息傳出后,引起外界的系列質疑。10月19日新浪科技致函國芯科技,該公司就1998元Sinomanic龍芯學生筆記本的相關問題做出正式解答。
龍芯1號SOC(新浪科技注:系統單晶片,龍芯一號與主板是整合在一起的)的生產廠家北京神州龍芯公司對采訪則頗為謹慎,只表示SOC還在進一步完善之中,其他問題則諱莫如深
。負責對外宣傳的一位人士透露了苦衷:一些媒體對于技術和產業并不了解,沒弄清楚就報道,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另據新浪網調查顯示,截至10月19日23:00,111525名新浪網讀者中有78%支持龍芯電腦。但也有相當數量的讀者反饋稱龍芯筆記本性價比不高。
猜測和質疑的情緒正在滋長。
龍芯學生筆記本將如期上市
2002年北京神州龍芯公司做出的龍芯1號性能比較有限。龍芯2E雖然成功流片并在上月通過鑒定,但龍芯2號的配套外圍器件還需要時間設計。國芯科技采用龍芯1號CPU來設計學生筆記本及臺式電腦,據測試龍芯1號能夠滿足中小學生的電子化學習需求,可以實現瀏覽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閱讀標準PDF格式等電子圖書的功能以及更多,與現在的個人電腦使用環境與操作上類似。
國芯科技稱,龍芯筆記本計劃使用的Future Alpha是通用計算機操作系統,可以支持基于MIPS的CPU。今后會逐步開放此款操作系統的相關開發環境、接口、規范等,以方便軟件開發與移植,并且不排除釋放源碼的可能。但如果Future Alpha操作系統研發未能跟上產品進度的話,將先采用經過優化后的Linux操作系統。
同時,國芯科技再次聲言龍芯學生筆記本將于明年1月如期上市,并相信屆時會有客觀的用戶使用評論。
一位IC研發工程師對新浪科技笑稱:“對龍芯及相關產品質疑的人主要有三類:一是被學術造假搞怕了,持懷疑態度;二是從產業化的角度看龍芯,認為無法實現產業化;最后一類是眼高手低,瞧不起龍芯技術。”他同時呼吁理性看待中國自主芯片技術。
產品如何接受公眾監督
在此前公布的龍芯筆記本樣機圖片鍵盤出現圖案的瑕疵,讀者指出鍵盤留有蘋果電腦的標識。國芯科技答復:“我們產品的外觀設計同樣需要嚴格按照工業設計要求來做。當初設計的時候使用一些在工業設計方面非常標準的例子作為產品設計的參考,但由于相關合作的工業設計單位設計人員的疏忽,尚未根據我們實際需要就直接使用了例子,現在相關單位已經更正了產品設計。”
新浪科技問及,龍芯是拿國家經費的項目,應如何接受公眾的監督和質疑。國芯科技表示:“我們是一家民營企業,企業注冊資金與項目經費都是自有資金,我們與龍芯項目的相關單位是聯盟合作關系。在10月20日午時www.sinomanic.com網站將正式上線,會有專門的問題及答疑欄目,希望廣大用戶嚴格監督我們,并及時提出中肯意見和建議。”
龍芯的優勢在于低功耗
龍芯1號平均功耗0.4W,最大功耗不超過1W;最新的龍芯2E實測功耗5-7W。由于沒有CPU及顯卡的風扇等原因,Sinomanic龍芯學生筆記本的噪音也很小。
龍芯1號并沒有多媒體指令,所以用戶無法進行游戲,但支持有限的視頻及多種格式的音樂播放。
“龍芯的功耗只有一般芯片的1/10,用龍芯做的計算機當然就節能。”中科院計算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說,“我們做過一個測試,每天上班的時候,計算所有1000多臺計算機在工作,但CPU的實際利用率不到10%,90%的CPU都閑著。如果換一種思路,把CPU和存儲器分別集中管理,提供計算能力服務,也能完成任務,也就是用更少的計算資源做完同樣的事情,就會大大降低成本。”
李國杰同時指出,從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計算所要做低能耗、低成本的信息技術產品。現在他們與其他單位合作,先后開發了基于龍芯系列的多種應用系統,包括低成本電腦、第二代機頂盒等,在政府辦公、數字電視、農村信息化、工業控制等領域展開了試點應用。朝這個方向走,將會使整個國家的信息化成本大大降低。
中國芯根本性弱點并未克服
IT行業技術是靠積累的,研發以及資金都非常重要。龍芯除了要擔負為國爭光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一件成熟的商品要在市場經濟中立足掙錢。
中國IC業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志堅指出:“‘漢芯造假’非常轟動,但這樣的完全造假是極端的個案,并不普遍,大多數中國科技工作者還都是在兢兢業業地工作。”
李志堅說,浮躁心態的形成在一定意義上和我們機制和體制的不完善有關。搞微電子難度要大得多,需要大批資金,需要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想辦法協調,3-5年內難出成績,因此很少有人能沉下心去做。再加上有些外行領導和外行評價,使高科技領域中也形成了一種追求表面業績的浮躁心態。
他提醒,龍芯的生產還在依靠別人,中國芯片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根本性的弱點并未克服,包括芯片業在內的高科技產業要靠戰略驅動而并非只是市場驅動。我們在一些后續研發中表現得缺乏后力,比如我們曾經做出了1微米的技術,但是要繼續做0.5微米技術的時候,就沒有后續資金來支持,這樣就導致了科技成果僅僅成為我們進行技術引進時談判的一個籌碼,迫使對方降低轉讓價格。但是一旦技術引進后,成果也就銷聲匿跡了,沒有機會得到產業化的驗證。
在高科技領域對研發的成果不能過于功利。CPU的發展需要以國家戰略作為驅動力,以戰略驅動研究與開發,再來推動應用的發展。事實上,美國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也是美國政府戰略驅動的結果,新中國基礎工業的構建也同樣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