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人口素質左右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2011年09月14日16:33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人口素質 可持續發展研究 可持續發展戰略 人力資本 疾病構成 十一五 教育素質 受教育年限
  在當代,發展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人力資本的競爭,取決于人口素質。誰人口素質高、人力資本雄厚,誰就占據先機機,誰就會走在發展的前列;誰人口素質低、人力資本積聚不夠,誰就會喪失發展的機遇,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人口素質左右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嶺南大講壇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田雪原

  迄今為止,可持續發展戰略主要涉及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五個領域。這五者在可持續發展中處于怎樣的位置,彼此之間是什么關系?筆者概括為: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起點和條件,包括可持續發展在內的一切發展,都可歸結為資源的物質變換,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相結合的物質變換;人口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人類參與并且按照人的目的進行的物質變換,才稱上我們所說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終點和目標,可持續發展歸根結蒂是為了創造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和調節器,通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社會發展方式的整合,促使人口轉變、資源變換方式轉變和環境質量的改變,左右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1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取決于人口素質的高低

  人口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然而任何總體人口又可分為數量、素質、結構三個基本的方面。結合我國實際,在生育率經歷了30多年的持續下降、人口年齡結構步入老年型以后,雖然控制人口數量增長仍是今后二三十年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人口素質和結構方面的問題相繼浮出水面,并且變得越來越突出。因此,可持續發展不僅要關注人口的數量變動,而且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關注人口的素質和結構的變動。就人口素質與可持續發展而言,目前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可持續發展研究沒有涉及,有的雖然有所涉及也是一帶而過。筆者以為,人口素質實是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一個基本的重要方面。

  據科學家考證,地球的球齡有47億年的歷史,地球上有生物也已經過23億年,最早的人類出現在距今480萬年以前。按照經濟時代不是依據生產什么,而是依據怎樣生產、用什么樣的工具進行生產標準劃分,可將人類480萬年的歷史粗略地分為手工工具時代、機器工具時代、智力工具時代三個基本的時代。與這三個經濟時代相對應的,是農業及農業以前諸社會形態、傳統的工業社會和現代社會。在不同經濟社會時代,自然資本、產出資本(生產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以手工工具為主導的農業社會,發展主要依靠自然資本,以農業見長的文明古國埃及、中國、希臘、印度等,大都具有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灌溉方便等自然條件;18世紀中葉產業革命發生后英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等的相繼崛起,占盡了產出資本優勢,創造了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的歷史;二次世界大戰后,以微電子技術為前導的新技術革命,當前又發展到以生命科學為主導學科的更新的技術革命,將人力資本提升到前所未有過的高度,成為決定當代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力資本是什么?是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健康具有的價值,其內涵是人的身體、教育、文明素質。在當代,發展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人力資本的競爭,取決于人口素質。誰人口素質高、人力資本雄厚,誰就占據先機,誰就會走在發展的前列;誰人口素質低、人力資本積聚不夠,誰就會喪失發展的機遇,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不僅如此,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要有現代發展意識,要有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力,要有高效能的社會調控機制和管理制度,因而對人口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表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取決于人口素質的高低。

  2人口文明素質反映出社會進步的狀態和程度

  關于人口素質,學術界有身體素質、教育素質、思想素質或政治素質、道德素質“三分法”,與僅包括前二項“二分法”的不同觀點。筆者贊同“三分法”,但不贊同將后者歸之為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素質要有具體可度量、可比較的指標。思想、政治、道德更主要體現在觀念上,難以量化;筆者提出,可用文明素質概括。人口文明素質,指一個國家、地區人口反映出的該國家、地區社會進步的狀態和程度。它包括該總體人口具有的道德水準、法治觀念、文化素養等,但它是通過社會進步文明程度表現出來的,因而是可以度量的。譬如,社會成員仁愛之心、助人為樂文明程度怎樣,可以通過捐助、義賣、親情關懷等形式表現出來;遵守公德、環保意識文明程度怎樣,可以通過排隊候車、是否隨意亂丟廢棄物等表現出來;社會是否和諧、法治觀念怎樣,可以通過社會犯罪率、惡性案件發生率等的變動表現出來等。提出人口文明素質,在我國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非常重要。它不僅反映了一個方面的人口素質本質,而且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雷鐸

  3 提高人口身體素質的三點建議

  提高人口素質,身體素質是基礎。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身體素質有了巨大的提高:嬰兒死亡率由20世紀40年代接近150‰,下降到目前的28‰左右;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由20世紀40年代農村35歲、城市40歲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3歲左右。其他如出生缺陷發生率、孕產婦死亡率等,也大大降低。然而我國人口身體素質還不夠高。按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2006年人文發展指數,發達國家嬰兒死亡率在7‰左右,我國要高出21個千分點;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發達國家達到78.8歲,比我國高出6歲左右;至于出生缺陷發生率、孕產婦死亡率、疾病預防和控制、農村衛生保健等,差距要更大一些。預計我國嬰兒死亡率2010年可下降到15‰、2020年10‰左右;預期壽命2010年可提高到75歲、2020年提高到78歲左右。為此,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加強人口健康科學研究,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加強生殖健康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發展安全、高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新技術和新方法;加強出生缺陷干預研究,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加強影響出生人口素質的生物、遺傳、環境、不良生活方式等的研究,通過科學宣傳和建立健全必要的社會機制,達到優生目的;加強重大疾病生物醫學研究,提高重大疾病早期預測、發現、診治水平,建立重大疾病高效、快速檢測分析和治療系統等。加強人口健康科學研究是基礎,要想使科研成果發揮作用和收到實效,關鍵在加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并在臨床實踐中予以應用。

  第二,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建立覆蓋城鄉的衛生保障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高速增長,公共衛生事業也獲得較大發展,但是無論發展的速度還是發展的規模,后者都不能同前者同日而語,相對要慢得多、小得多。更主要的,是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支出部分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個人支出部分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形成被廣大民眾稱之為“新三座大山”之一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為此,必須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建立起城鄉全覆蓋醫療保障制度。“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需要腳踏實地地認真推進。

  第三,適應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把握疾病防治重點的轉移。提高人口身體素質,離不開總體人口的變動與發展,特別是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我國用較短時間完成由年輕型向成年型、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轉變,并將以比較快的速度達到老齡化比較高水平。隨著這種轉變而來的,是疾病譜的變動,如支氣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腦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這6種老年慢性病死亡人數占到總死亡人數的35.8%。此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發病率普遍上升,老年性疾病構成疾病譜的主旋律。

  4 由人口和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的轉變,關鍵在人口教育素質的提高

  提高人口素質,教育素質是關鍵。中國發展的希望,在于由人口和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的轉變,關鍵在人口教育素質的提高。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人力資本的提升離不開教育;如今科技進步一日千里,要使科學技術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國家站在發展前沿,也只有通過教育來實現。改革開放以來人口教育素質的提高引人注目,以相當于平均所受教育年限的人口教育指數變動,全國由1982年的4.2提高到1990年的5.2,2000年的6.8,2005年的7.5。盡管如此,也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距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甚至不及某些發展中國家。世界后進國家追趕先進國家的歷史表明,后進國人均GDP達到先進國40%時,人均所受教育年限應達到先進國的70%左右;后進國人均GDP相當于先進國80%時,人均受教育年限應達到先進國的水平。也就是說,后進國追趕先進國要從教育追趕做起。2005年廣東省人口教育指數為7.9,略高于全國水平;然而廣東省GDP總量位居全國之首,足見包括廣東省在內,提高人口教育素質任務之急迫。按照規劃,“十一五”基本普及初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左右;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12年,是可能的和比較現實的。提出幾點建議:首先

  ,要樹立人才強國、教育先行理念。如果人口素質特別是教育素質能夠得到較快提高,人口和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就會變得很明顯,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就會持續地顯現出來。實現現代化科技是關鍵,基礎在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堅持教育先行是謀求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保證。

  其次,要增加教育投資,調動各方面辦學的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財政性教育投資不斷增長,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國家財政性教育投資占GDP的比例,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長期徘徊在2%~3%之間,近一二年來才突破3%,預計“十一五”達到4%。而目前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到GDP的5%~6%,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占到4%~5%,以色列、馬來西亞等對教育情有獨鐘占到7%以上。一個時期以來,主張把教育“推向市場”頗有影響;對此,筆者以為要做具體分析。我國同許多國家一樣,教育分作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兩種。義務教育不能簡單“推向市場”,政府要承擔起對居民教育的義務。從本質上說,教育屬公共事業,始終具有一定的社會再分配的福利性質,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不能完全套用商業運營模式。當然非義務教育要借用市場機制,使社會所有教育投資者都能得到相應的補償,以調動社會各方面投資辦教育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捐贈、贊助教育事業,則一慣被視為社會的一大善事,歷經各種朝代而不衰。因此,我們在強調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時,還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辦學,為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貢獻力量。

  最后,調整教育結構,提高人口技能和經驗素質。目前我國教育結構不盡合理。突出的表現是高等教育急速發展,高校數量和大學生人數增長過快,而職業中學教育發展緩慢,甚至出現停滯和萎縮。這種情況已經影響到人口的素質結構和勞動就業結構。中等職業教育滯后,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能型、經驗型 人才得不到滿足,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熟練勞動者缺乏,勢必影響到勞動力的市場供給,出現結構性勞動力短缺。一個時期以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曾經出現過招不到足夠的熟練技術工人的局面,致使該勞動工資率抬得很高,甚至高過當地專業技術人員水平。任何國家的經濟技術結構都是立體的,既要有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帶頭作用,又要有大批的中間實用技術,還要有部分比較落后的技術,組成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綜合技術和產業結構。我國人口和勞動力資源豐富,這個立體式的經濟技術結構是基本的框架;只是在現代化建設中,高科技及其產業發展更快一些。我國由人口和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不僅要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還要著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實際操作能力和增加經驗積累。提高人的技能和經驗,同樣是提升人力資本不可或缺的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

  5提高人口文明素質需從娃娃開始

  提高人口素質,文明素質德育為先。所謂人口文明素質,主要包括核心價值觀念,即一個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提出的統領其他社會價值、占據主導地位并被絕大多數居民認可的價值觀念;良好的道德規范,正確地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參與與奉獻。從代際關系解讀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對后代人需求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需要建立起吸取傳統道德精華并符合現代發展的先進道德規范;明確的法制意識,要使公民進一步樹立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受法律保護,以及維護和監督司法公正、廉潔的責任感。提高人口文明素質需從娃娃開始,堅持德育為先原則,培養有理想、愛祖國、愛人民、尊老愛幼、誠信友愛的一代新人。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南方網-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