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徐世昌 北洋“相國”,為袁謀清

2011年09月23日17:3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相國 袁世凱 北洋集團 太傅 帝制 皇族內閣

徐世昌(1855-1939)

號菊人,又號弢齋、東海等,生于河南省汲縣。1879年得袁世凱資助北上應試。中進士后授翰林院編修,后成為袁的重要謀士,累獲擢升。1911年任皇族內閣協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徐力主起用袁世凱鎮壓革命。1914年5月袁世凱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1918年10月選舉為總統。1922年去職后退居天津。

1912年12月之后的兩年間,遜清太傅太保徐世昌“憂憤國是”,息隱青島。

因有朝班待漏之舊習,每天天未亮,年近六十的徐世昌就起來了。洗漱之后,即用早點,然后由人陪同逛花園,賞花木。由于世人評說徐太傅畫不如詩、詩不如字,徐氏就勤于練畫,每日必習畫一個多時辰。

漢臣生而享“太傅”殊榮者,鳳毛麟角,而此時,清室已亡,徐太傅唯有避居海角、“不食周粟”。悠游林下之余,徐世昌每月必與“盟弟”、大總統袁世凱書信往還。徐世昌的親信與袁世凱的使者,穿梭于京膠之間,互通消息,往來殷勤。

皇室托孤

徐世昌獲授太傅,是在清帝國風雨飄搖,大樹將傾之際。

1911年12月6日,清攝政王載灃退位歸藩,同日,詔授徐世昌少帝太傅太保銜。

此時,距武昌起義爆發,不過兩月余。革命風潮不僅席卷東南,北方局勢也日趨不穩。迫于無奈,清廷詔命袁世凱重新組閣,撤換“皇族內閣”,以安撫立憲派與革命黨,保全“帝制”。

隨著載灃退位,以及禁衛軍權收歸袁世凱。孤兒與寡母(溥儀、隆裕),予取予奪,皆由袁世凱。危難之際,清廷想起了忠厚可靠的徐世昌,名授太傅,實為托孤。

徐世昌臨危受命,自感責任重大,于次日即上書力辭,請“收回成命”,清廷詔不許。載灃、隆裕出此辦法,是因為徐世昌歷事光宣兩朝,二十年間,由翰林院編修而軍機大學士,出將入相,受恩深重,必思報答。以徐與袁的私交而論,此舉或許能影響袁世凱,求得保全。武昌事變后,正是內閣總理奕劻與協理徐世昌力薦,載灃才轉移心意,重新起用袁世凱。不過兩個月,袁世凱步步緊逼,使內憂外患的清廷走入絕境。解鈴還須系鈴人,漢臣徐世昌,已是清廷最可倚仗的人選。

清廷以徐世昌為國之柱石,而袁世凱更倚之為左膀右臂。此前四天,載灃之弟載濤解職禁衛軍訓練大臣之后,袁世凱即派徐世昌專司訓練。為解除載濤的軍權,徐世昌向袁世凱獻策,請載濤出征武漢,載濤畏懼,乃自請解職。隨后,攝政王載灃辭位,不再干預政治。據說民國筆記史料記載,說袁世凱去載灃的,也是徐世昌。

翰林入幕

北洋集團,自1895年小站練兵創立以來,武則項城(袁世凱),文則東海(徐世昌);袁為軍主,徐為“參謀”。入民國后,因徐世昌曾任前清軍機大臣,北洋人皆呼徐為“老相國”。

1879年,靠給幕府當書記謀生的徐世昌結識任俠好施的袁世凱,袁仰慕徐世昌之才,遂資助其北上應試。1886年,徐世昌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入翰林,算是在科舉之途上修成正果,其實未必。清朝翰林,分“黑紅”兩種。“紅翰林”可“上天入地”:“上天”者,陪侍皇帝,前途無量;“入地”者,外放學官,門生遍布,束脩豐厚。而“黑翰林”,則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唯有苦熬。不幸的是,徐世昌當時便是這樣一個“黑翰林”。因軍機大臣、清流領袖李鴻藻對他評價不佳,一句“虛矯過人”,便使徐世昌沒有任何外放機會。九年里,徐世昌始終官階七品,年俸45兩銀子,沒有額外收入,生活困頓不堪。此時,“盟弟”袁世凱又伸出了援手。袁世凱小站練兵,即聘徐世昌為營務處總辦,年俸2000兩銀子。

徐世昌以翰林入幕,為軍士講解儒家忠孝之道,北洋軍皆以出自“翰林門生”為榮。民國前十七年叱咤風云的北洋系軍事首領,包括張勛、曹錕等,皆出自徐世昌門下,故而徐氏在民國北洋系分裂之后,常作解人,折沖樽俎。

徐世昌的政治地位,隨袁世凱步步高升而亦步亦趨,先后任尚書、欽差大臣、軍機大學士,位極人臣。從七品至一品,不過十年,升遷之快,為有清以來第一人。

1909年初,載灃當國,以“足疾”令袁世凱“開缺”,徐世昌自請病退,清廷以其忠,不允,1911年皇族內閣成立,徐世昌在“滿九漢四”的奕劻內閣中任協理大臣。清廷在袁世凱失勢之后始終不徹底清算北洋系,實因北洋系在清廷肘腋之下,激則生變,保留徐世昌,也留下轉圜余地。而徐世昌,也始終心念“恩主”,在袁世凱“回籍養疴”的三年中,徐氏左支右絀,維系北洋各路力量,并多次說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凱,但終為載灃所抑。

辛亥革命前夕,徐、袁所捐資重修的河南輝縣百泉工程竣工。徐世昌書寫碑文:

“時方多事,風云倜擾,不知所窮,要非沉雄俊偉之才,不足以貞多難。”

詔書添墨

風云際會,辛亥革命的爆發,使“沉雄俊偉之才”袁世凱終于有機會出山“貞多難”了。從辛亥年清廷下詔起用袁世凱這一天開始,徐世昌也跟著忙碌了起來。

袁主事,徐主謀,風云際會,這一對老搭檔再度攜手。袁世凱凡有要事,必先轉呈“菊人大哥”過目。

清授徐世昌太傅銜之際,南北和談正在秘密進行。“共和與君憲”,是南北兩方最為根本的分歧,也是議和能否談成的關鍵。此時,袁世凱受汪精衛等人影響,態度逐漸由君憲轉向共和,南北和談由此獲得關鍵性進展。但皇族部分成員不滿袁世凱和談之舉,由良弼等人結成宗社黨,力主維持君憲,申斥袁世凱悖逆。

在國體問題懸而不決之際,又是“盟兄”徐世昌,再次充當了皇族與袁世凱之間的調停人。徐世昌說服奕劻與載灃同意共和之議,與宗社黨形成分庭抗禮之勢。1912年1月26日,宗社黨領袖良弼為革命黨人彭家珍炸死,君憲之議自此銷聲匿跡。

1912年2月12日,幾番周折之后,《清帝遜位詔》終于頒布,是為中國帝制時代的終詔。此詔,由張謇起草,徐世昌加入一段,其中一句“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從法理層面規定了袁世凱作為新政府首腦的法律地位,尤為關鍵,非嫻于官場之人不能辦。

在中國帝制時代終結的這一天,徐世昌日記中僅有一句話:

“今日奉旨宣布共和政體,組織臨時政府。”

是年,徐世昌以清廷遺老退居青島,以示不入新朝,不為貳臣。兩年后,徐世昌復起,出任袁世凱政府國務卿。啟程前,其弟世光陳詞:你忘了清室于你皇恩浩蕩?議和之際,你曲從袁謀,已為人所議;今再為袁效力,將有何面目見先帝(指光緒帝)于地下?徐竟不答。

(本文撰寫時參考了賀培新《徐世昌年譜》、文斐編《我所知道的北洋三雄徐世昌、曹錕、孫傳芳》等資料。)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