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尹昌衡(1884-1953)
字碩權,四川彭縣人,1902年考入四川武備學堂第二期。1903年保送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1909年回國后先到廣西督練公所任編譯科長兼任廣西陸軍小學教習。1910年回川任督練公所軍事編譯科長,保路風潮期間升任四川陸軍小學督辦,“成都兵變”后被推為四川都督。民國后,曾率軍入康藏平叛,后被袁世凱調入京中,逮罪下獄。袁世凱死后出獄,此后意志消沉,閑居著書,詩酒自娛。1953年于重慶病故。
辛亥革命的先聲起于四川保路運動,但各省紛紛獨立后,四川遲至11月27日才宣布獨立,是南方各省中最晚的。在南北停戰議和、各地漸已安定后,四川仍舊擾亂紛紛,12月8日再次發生兵變,成都商民被搶掠一空,損失慘重。
亂世自有梟雄出,在血與火的過程中,一位果決剽悍的年少英豪橫空出世,這就是年僅27歲的四川都督尹昌衡。
桀驁軍官
尹昌衡生于四川彭縣,自幼身材高長,鄉人以“尹長子”稱之。后來,17歲的尹昌衡考入四川武備學堂,因成績優異而于次年被派往日本,后入讀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同學中不乏李烈鈞、程潛、閻錫山、孔庚、孫傳芳、羅佩金、劉存厚等民國聞人。
1909年,尹昌衡畢業回國,正好廣西巡撫張鳴歧為推行新政而積極招攬人才,尹昌衡于是到廣西督練公所擔任編譯科長并兼廣西陸軍小學教習。由于職位不是帶兵官,尹昌衡自覺郁郁不得志,常借酒醉罵人。據說,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借著酒勁騎馬沖入巡撫衙門并與衛兵打鬧。張鳴岐得知后大怒,險些以“面辱大吏”的罪名參奏他。
據時在廣西陸小讀書的李宗仁回憶,“張鳴岐撫桂初期,革命黨人的活動可說是肆無忌憚,有時簡直可以說是囂張?!炒螐埵涎缈停饩谱碇螅剐Q清廷不能存在。同時王勇公鬧酒,竟以張氏所佩手槍,自室內向外射擊,致擊碎窗上玻璃。后來張氏深恐同盟會勢大不可收拾,乃設法壓抑。”
不久,張鳴岐將這些難以管束的士官生陸續禮送出境,尹昌衡即為其中之一?;卮ㄇ?,張鳴岐曾告誡尹昌衡:“不傲不狂不嗜飲,則為長城!”尹昌衡回說:“亦文亦武亦仁明,終必大用!”
在廣西期間,尹昌衡結識了同鄉翰林、廣西法政學堂督辦顏楷,后者以其妹相許?;爻啥己?,尹昌衡在岳父的推薦下被四川總督趙爾巽任命為督練公所軍事編譯科長,但這次的職位和廣西大同小異,尹昌衡認為是大材小用,心生不平。
不久,四川編練的新軍第十七鎮成立,因高級軍官多為外省人,川籍軍人大為不滿,尹昌衡借機在成立會上發難,他公開指斥“無用的外省人”把持軍中高位;在后來的演習中,被任命為裁判官的尹昌衡借機對外省軍官們大加批駁,由此獲得了“膽氣粗豪、敢于說話”的名聲及川籍軍官的好感。
“成都兵變”
武昌首義后,手上沾有血債(“成都血案”)的趙爾豐在各省紛紛獨立的形勢下被迫于11月27日主動交權,四川宣布獨立,保路風潮的風云人物蒲殿俊被推為都督,第十七鎮統制朱慶瀾任副都督。趙爾豐的這一安排主要出于自保,因為蒲系文人,而朱慶瀾是其一手提拔的親信。而且,趙爾豐還擔著“川滇邊務大臣”的名義,手上尚有三千邊防軍。
四川軍政府成立后,川籍軍官向蒲殿俊、朱慶瀾提出了3個要求:一是由尹昌衡出任軍政部長,二是參謀部要安置一個本省人,三是擴編一鎮新軍。蒲、朱商議后,滿足了前兩個要求,但擴軍經費一時無法籌集,因而第三個要求被婉拒。如此一來,很多川籍軍官趁機升官的愿望落空,這也構成了后來兵變的重要原因。
12月8日,蒲殿俊、朱慶瀾在東校場舉行閱兵,蒲都督還沒說兩句,下面就有士兵大聲喧嘩,說答應發三個月的餉,為什么只發了一個月,接著就有人朝天放槍,隊伍前的放餉委員被當場打死。槍聲一響,校場內一片大亂,蒲殿俊當場就被嚇得兩腿戰栗,后被兩個馬弁背著逃出,而身為統制的朱慶瀾也無力控制軍隊,最后只得逃之夭夭。
軍隊嘩變后,亂兵們沖出校場,四處搶劫,“一時遍地皆盜,草木皆兵”,就連警察和打著“同志軍”旗號的土匪及哥老會成員也都趁機加入了搶掠行列,整個成都到處是燭天的火光和狂暴的喊叫聲,藩庫、銀號、票號、商鋪等,幾乎無一幸免。
關于這場兵變,有兩種說法,一是說趙爾豐部將王棪等指使巡防軍作亂,以促使趙爾豐復位;二是說尹昌衡唆使新軍士兵有意擾亂局勢以便奪權。究竟是誰指使,很難判斷,但尹在兵變后的表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在正副都督狼狽逃竄后,擔任軍政部長的尹昌衡飛馬而出,急赴陸軍小學和鳳凰山軍營,隨后率數百名全副武裝的軍人進城平亂,亂兵及土匪們因為沒有組織,很快被殺得落花流水、人頭亂滾。一時間,成都城內血雨腥風,這場可怖的變亂才算平息了下去。
殺趙立威
成都危亂之際,當地士紳又想起了“退位總督”趙爾豐,“商民紛紛詣爾豐環跪,吁請維持治安”,趙爾豐最初以“不便干預”推脫,后在紳民的“固請”之下發布了一張布告,令所有亂兵立即回營,落款署名“卸任四川總督、現任川滇邊務大臣”,但沒有蓋印而只用朱筆畫了一個“印”字。
在控制局勢后,尹昌衡在川籍軍官的擁護下趕跑了蒲殿俊和朱慶瀾,當上了新的四川都督。對于趙爾豐和三千邊防軍的存在,尹昌衡頗為忌憚,他開始并不想殺趙爾豐,而是勸他赴川邊,但趙在收到袁世凱要求他“暫留成都,靜以觀變”的電報后不肯離開,尹昌衡迫于形勢,這才動了殺趙的念頭。
尹昌衡年紀不大,手段卻極其老辣。12月21日,尹昌衡面見趙爾豐,說:“現在大帥身邊有三千邊防軍,引起川民和士紳的疑慮不安。昌衡為大帥計,請將這三千人名義上交由軍政府接管,實際上由昌衡下令這三千人馬仍駐督署南苑保護大帥,我與大帥既結同心,應付一切事情,‘面子’是‘面子’,‘里子’是‘里子’,這樣就可以對付四川的紳民了?!?/p>
趙爾豐覺得尹昌衡說的不無道理,于是寫下手令,將邊防軍交由軍政府接管。尹昌衡拿到手令后,即到邊防軍駐地宣布接管,并發恩餉一個月,當晚還設宴款待官兵們;而在暗中,尹昌衡調集新軍將邊防軍包圍,用火炮形成壓制。深夜時分,尹昌衡派出死黨沖進趙爾豐家中將其抓獲,次日即將趙當眾斬首,并將其頭顱掛在樹上,示眾三天,忠于趙爾豐的邊防軍也隨后被改編或遣散。
無可否認,亂世中能鎮懾局面的,往往是能掌控中下級軍官而又心狠手辣的人物,尹昌衡就是一例。在平定兵變并殺掉趙爾豐后,尹昌衡聲名大噪,群情懾服。不過,尹昌衡畢竟只有27歲,一年之后即被胡景伊排擠出川,他在應袁世凱之命入京后,還險遭殺身之禍。原來,趙爾豐之女嫁給了袁世凱之子,勢必要為父報仇,所幸陸軍總長段祺瑞與尹昌衡有師生之誼,這才以“虧空公款”的罪名輕判徒刑九年結案。1916年袁世凱死后,尹昌衡被特赦出獄,此后閑居鄉里,昔日的叱咤往事,漸成煙云,后于1953年病故于重慶。
本文撰寫時參考了《成都文史資料》、《李宗仁回憶錄》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