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孫中山先生早年曾說過:“我的革命思想是在香港得來的。”他青年時期在香港讀大學、籌建興中會總部時就準備廣州起義。
為了掌握學習西方的語言工具,孫中山到香港,考進了英國基督教圣公會開辦最早的拔萃書室專攻英文。
在香港孫中山結識了翠亨村老鄉楊鶴齡先生。當年,孫中山團結了那些在港久居的鄉友,或在港滯留、徘徊的同志,交流民情,議論民情,議論國事。中山先生同至交尤列、陳少白等,每遇假日到楊家的小樓上促膝而談。中法戰爭爆發后,香港工人拒絕給法國貨船卸貨,孫中山足涉九龍、香港的碼頭,第一次看到工人的力量。
年青的孫中山富于幻想,更多于理想。1886年夏在中央書院畢業后,考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的南華醫學堂。過了一年,1887年1月又轉到香港雅麗氏醫院附設的西醫書院,讀五年制醫科學校。這座學府招考懂中英文的學生,那年中山先生才二十一歲。
在校期間,他涉獵群書,知識較廣,同學們給他取名“通天曉”。
西醫書院五年,他常常夜半起床披衣而讀,翻卷忘食,刻苦鉆研醫學本科知識,學習西方國家的政治、軍事、歷史、地理以及農業科學。
中山在校認真讀書,同時為革命作準備。在故鄉他曾作炸藥試驗,在西醫書院又暗地自制炸藥。
在校學習時,好友關景良邀孫中山到家里玩。關的母親黎氏對中山有所耳聞,見了中山問他:“你志高言大,想做什么官?廣東制臺嗎?”中山先生答:“不是。”“想做欽差嗎?”中山先生又答:“不是”。“然則想做皇帝嗎?”中山先生還是答:“不是”。“那你到底想做什么?”中山先生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只想推翻清朝政府,那比當皇上還高、還大”。
1892年秋,二十六歲的孫中山在西醫書院畢業,獲醫科碩士學位。
1895年1月中山由廣州來到香港,2月21日在中環士丹頓街十三號成立了興中會總部。興中會初籌建于1894年1月中山先生的故鄉翠亨村,這年11月24日又在檀香山火奴魯魯卑涉銀行華人經理何寬家里正式成立,通過了孫中山動筆起草的《興中會章程》:“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第一批成員約有二十人參加,這是在華僑中最早創建的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在總部成立之際,修訂興中會章程,起草了宣言,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5月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孫中山先生集結同志,在當時香港開市最早的西營盤杏花樓密商進攻廣州大計。還起草了興中會英文對外宣言。興中會到1895年已有三千多會員,計劃重陽節(10月26日)喬裝掃墓人,奇襲廣州,炸毀兩廣總督府,口號是“除暴安民”,紅布纏臂作標志,首舉紅旗,揭開廣州起義第一仗。還精心設計縫制好青天白日中華民國的國旗,代替清政府的封建主義的黃龍旗。起義前一天,由于判徒告密,從日本運進的六百支新式手槍,在海關檢查時被搜出沒收,由香港去的后續起義隊伍,途中受阻推遲到達時間。種種復雜原因,廣州起義失敗。
先生在民眾的掩護下,機智地隔天乘小輪船,由廣州經順德,又從香山縣的唐家灣轉道澳門,后抵香港,避過清兵的追捕,但港英當局討好清政府,不容許中山先生在港長居,只短短的停了一天,又輾轉到日本,從此開始了他十六年在國外的流亡生活。
1896年9月30日,中山先生從美國抵達英國的倫敦。10月11日上午,孫先生離開葛蘭旅館,去波德蘭區覃文省街46號康德黎教授家,途中被綁架到清政府駐英公使館,囚禁在二樓上。
倫敦脫險,中山先生仍未氣餒,挺起他堅強的翅膀,繼續向昏暗的中國封建統治沖刺。他的足跡留在新加坡、曼谷、馬來亞華僑之中,他的革命聲音響遍東南亞的城市。1900年先生派陳少白到香港創辦中國日報,建立總部,發動了惠州起義。繼而又同黃興組織黃岡之役。盡管清政府將起義之火一次又一次撲滅,但兇兇烈焰到處燃燒,廣西防城之役、鎮南關之役,云南河口之役,廣州黃花崗之役。起義多告失敗,但不斷喚醒人們反清的覺悟。
1911年黃花崗之役,起義前的準備,在香港李紀堂先生的青山農場進行,有軍械庫、射擊靶場。就是現在的青山灣西側的蝴蝶灣的紅樓圣地工藝品中心。紅磚古屋,門坊飛檐,古樸典雅,中山和黃興曾在此緊張的商討過革命大事。(作者:齊志文,來源:《人民日報》1986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