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球海洋工程裝備領域
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韓國、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其中新加坡和韓國以建造技術較為成熟的中、淺水域平臺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術平臺的研發、建造發展,而美國、歐洲等國家則以研發、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術平臺裝備為核心。
2014年,受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影響,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求大幅萎縮,主要海洋工程裝備呈現量價齊跌的態勢。無論是鉆井平臺、生產平臺,還是海洋工程船市場的表現均較為低迷,全年累計共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裝備407座(艘),成交金額419.8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7.1%和34.3%。
隨著接單形勢日益惡化,不少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企業更加注重加強國際布局。其中,墨西哥、巴西等需求較大但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實力不強的國家,成為中國、新加坡等國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企業海外合作的熱點區域。在墨西哥方面,新加坡吉寶集團正計劃與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墨西哥建設新船廠;中國宏華集團有限公司認購中墨能源基金1.5億美元份額,為其承接墨西哥陸地與海上石油裝備訂單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巴西方面,中國泰富重裝集團有限公司與巴西Galaxia公司簽署逾4億美元的海工裝備合作建造協議,并將共同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提供海工支持船(OSV)服務。此外,一些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企業還積極布局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市場。挪威Vard公司成立了加拿大子公司Vard Marine,主營船舶及海工設計與銷售;中國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WorleyParsons合作,將共同開發澳洲區域的浮式生產平臺項目。
四、智能制造裝備
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預測、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是在裝備數控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更先進、更能提高生產效率和制造精度的裝備類型。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主要包括四大類: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測控裝置、關鍵基礎零部件和重大集成智能裝備。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政府紛紛提出通過發展智能制造來重振制造業。2011年6月,美國正式啟動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先進制造伙伴計劃”,2012年2月又出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提出通過加強研究和試驗(R&E)稅收減免、擴大和優化政府投資、建設“智能”制造技術平臺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術創新,同年又設立美國制造業創新網絡,并先后設立增材制造創新研究院和數字化制造與設計創新研究院。德國通過政府、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和各州政府合作,投資于數控機床、制造和工程自動化行業應用制造研究。日本早在1990年就倡導“智能制造系統IMS”國際合作研究計劃。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共同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參加了該項計劃。該計劃共計劃投資10億美元,對100個項目實施前期科研計劃。近年又提出通過加快發展協同式機器人、無人化工廠提升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德國于2013年正式實施以智能制造為主體的“工業4.0”戰略,鞏固其制造業領先地位。且有望與中國“互聯網+” 在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方面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