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編者按:35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從那時起,一個個事關全局宏觀戰略的重大決策在歷屆三中全會推出,“改革”,是不變的主題詞。
時代腳步疾速前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大幕即將開啟,中國網邀請著名黨史研究專家為您解讀歷屆三中全會的重大轉折意義和劃時代標志,我們期盼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成為我黨歷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最精彩的一座里程碑……
關鍵詞:農業農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185人,中央候補委員148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列席會議。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作了重要講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突破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帶來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巨大變化。這場偉大變革,帶動和促進了國家的全面改革,進而探索出一條適合國情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保持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以糧食為核心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這次全會就是在改革開放二十周年之際,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的背景下,為完成中共十五大確定的中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任務,為進一步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保持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保持農村社會的穩定而召開的。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分為十個部分:一、農村改革二十年的基本經驗;二、農業和農村跨世紀發展的目標和方針;三、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四、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五、加快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六、依靠科技進步,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七、推進農村小康建設,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八、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九、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
決定按照中共十五大確定的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總體部署,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提出了從1998年起到2010年,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堅持的十條方針。全會強調指出,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發達階段,農村尤其不發達。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始終把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作為整個農村工作的中心,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強農村經濟活力,依靠農民運用現代科技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不斷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陳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