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觀點
“公民參與就是與政府互動”
就國家發改委廣征“十二五”建議的舉措,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認為,公民參與是公民與政府的互動。利用網絡等方式公開征集民意,對于聲音比較分散的普通百姓來說顯然是比較好的途徑,同時也有利于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公眾如何能夠更有效地建言?劉旭濤認為,中國目前的4億網民中,有一部分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他們所提的意見不只是個人意見,同時能涵蓋到周圍同等人群。“關鍵就是看他理性不理性,決策部門需要去梳理和分析。”
劉旭濤說,因為從個體來說,每個人的角度都不一樣,面臨的問題比較細微,老百姓現在的參與更多是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最后的政策不一定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征集來的意見還需經過發改委進行具體分析研究。
劉旭濤認為采用公開征集的方式是一種進步,此前的“十一五”規劃,已經充分考慮到公民參與的方式,而不僅僅是社會精英的參與,這對規劃的完善有積極作用。
“從現有的公民參與渠道來說,網絡已經是相對更好且有效的渠道,而且通過網絡成本也比較低,更具體有可行性。”劉旭濤表示,“北京市‘十一五’規劃時就已經上網征集民意了,這對于最終的科學性也是重要的信息來源渠道。”
但是,對于農民、普通工人等一些社會相對弱勢且分散的群體,如何也能讓他們發聲,劉旭濤認為對此應予以重視。“如何充分反映這部分的民意也是現在應該加以研究和重視的課題。”
本報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