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趙可金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將保持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中國將不再像過去那樣在不受關注的狀態下默默發展,而是更多在飽受關注甚至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壓力與風險挑戰下發展。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國際環境,“十二五”規劃將主導未來五年的中國外交路線圖。
一個主題:
未來五年中國外交的主題完全取決于中國內政發展的需要。“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全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攻堅任務,這是一場波及幾乎所有領域和影響眾多社會群體的硬仗。這一場革命性變革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將與國際上的眾多矛盾交織在一起,將給中國外交形成前所未有的壓力。顯然,如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繼續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維持好和鞏固好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局面和勢頭,將是“十二五”期間中國外交的核心和主題。
同時,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營造良好國際環境還意味著抓住和維護好戰略機遇期。“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指出,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中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方面,中國外交還需以忍辱負重的態度,冷靜對待各種復雜的內外壓力,沉著耐心地應付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甚至挑釁性行為;另一方面,中國外交在必要的時刻也需要以敢于負責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在發生重大變革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精準定位,管理好引導好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合理預期,在一系列棘手問題上拿出新思路,提高新能力,履行新使命。
兩大重點:
“十二五”規劃為政府外交設定了新領域。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國際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過程中,政府外交除了要妥善處理好與美俄歐日等大國、與周邊國家以及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關系外,越來越需要向經濟外交、金融外交、能源外交、安全外交、氣候外交等領域延伸,尤其是需要妥善化解來自國外在能源、資源、金融等領域對中國發展在速度、規模、節奏等方面的抑制壓力。能否頂住國際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貨幣戰、氣候制裁等壓力,為“十二五”規劃戰略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是中國外交當然的工作重點。
同時,“十二五”規劃也對公共外交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現在,一些原來的大國、強國開始擔心中國威脅到他們的利益,會從不同方面限制中國發展,甚至聯合其他國家遏制中國,散布各種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中國傲慢論和中國新殖民主義的論調。面對世界輿論對中國的種種期待和誤解,如何管理和引導好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合理預期,大力開展公共外交活動,盡可能獲得國際社會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成為“十二五”期間另一個外交工作重點。
三項任務:
在“十二五”期間,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首先是要維護好國家的主權利益,它既包括涉臺、涉藏、涉疆、東海、南海等傳統領土主權問題,也涵蓋能源自主、信息流動、匯率爭端等新出現的主權問題。主權利益往往與大國博弈相互滲透交織,將繼續牽制中國外交的相當大一部分精力。尤其是中國如何處理與美國之間角力與合作之間的復雜關系,將關乎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全局。
其次是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增強,各種對中國戰略意圖進行偵察的冒險性試探動作將頻頻增多,中國面臨的大國政治壓力也將與日俱增。同時,中國周邊地區已經形成地緣戰略格局,周邊國家成為大國政治角逐籌碼的危險性在上升,加之中日領土問題、釣魚島問題、南海爭端等傳統地區安全與歷史遺留問題的制約,加大了中國國家安全和和平穩定局勢的脆弱性,中國外交在“十二五”期間的安全壓力和維穩壓力都將大大上升。
維護和鞏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勢頭也是“十二五”期間中國外交的重要使命。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絕非逆轉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勢頭,“十二五”規劃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深地卷入全球化進程,中國外交在拓展發展空間上承擔的責任也就越來越重,外交服務發展的需求也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多樣化。領事保護、維權保障、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經濟爭端談判等眾多日程越來越成為擺在了中國外交案頭的重要議題,中國外交能否及時轉變職能、健全體制、優化服務,越來越成為“十二五”期間左右中國發展全局的關鍵。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