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我省具有做強文化產業的資源優勢 本報記者 付興華 攝
備受矚目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為此,全會強調“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對此,省文產辦常務副主任、省社科聯常務副主席范建華表示,今年我省將建設民族文化強省作為三大目標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提出,省委、省政府已經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將文化產業扶持資金從原來的每年2500萬增加到每年1個億。
專家解讀
每年投1億扶持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的體現在于,中央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下足大力氣,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國務院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產業機構調整。“這次五中全會的一個核心點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這就要求我們對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進行大幅調整。文化產業不僅符合了和諧發展的要求,也是低碳經濟,因此文化產業對轉變經濟結構有著積極意義。”
范建華表示,中央的規劃對云南來說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省委、省政府已作出了重大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將投入10個億建立云南文化產業引導基金。而文化產業扶持資金也將從“十一五”期間的每年2500萬增加到每年1個億。“國家‘十二五’規劃創造的良好條件,以及我省的這些重大舉措必將使我們的文化產業能夠在未來5年有一個持續迅猛的發展,實現2015年文化產業占GDP8%的目標。”
此外,會議中還提到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政府的職責和義務,需要通過文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來維護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需求。針對這個部分,我省也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費用從每年的4500萬增加到每年8000萬。
“十二五”帶給云南新機遇拿好項目“吸引”中央扶持資金
備受矚目的五中全會公報公之于世,它是今后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坐標,擴大內需、推進改革……這些發展的“關鍵詞”與云南有著怎樣的聯系?它將對我省帶來哪些影響?
昆明市社科院院長龍東林表示,“十二五”將給云南帶來多種機遇,影響我省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瞄準要點
借橋頭堡戰略
建設強大服務體系
公報對云南發展傳遞出哪些利好消息?龍東林認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個好消息。“云南的現代產業體系雖還不完備,但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制造業應該是云南產業提升的重點,要加以培養和強化。”
此外,公報指出要加快服務業發展,這一點結合云南的橋頭堡戰略,將形成為整個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的新機遇。“什么是橋頭堡建設?就是建設一個強大的服務體系,一個綜合運輸體系,實現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更重要的是中央提的促進企業發展。從大企業的合作來講,我們現在面向的是東盟各國,包括南亞、東南亞那么多國家開放企業,如何把橋頭堡發展和企業發展融合在一起?這應該納入云南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
找準優勢
細化我省規劃
拿好項目吸引投入
“云南既是民族地區也是邊疆地區,‘十二五’期間,中央會加大對邊疆地區的投入,我們要找準優勢,要拿得出能夠被扶持的項目。”龍東林認為,我省應該加快修改和編制云南的“十二五”規劃,盡量把產業發展、企業發展列入進去,促使中央對云南有更多的投入。
“云南已經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目標,應該在‘十二五’期間把具體的內涵加以明確,對重點項目、戰略項目進行扶持,使之不是一個口號。還有民族文化強省的建設,這次五中全會公報把民族文化提得很高,民族文化強省不僅是有豐富的資源,更應該有豐富的產業和事業,有一個靈活有效的促進體制和能夠生產出大量文化產品的環境。所以云南應該進一步充實民族文化強省的內涵,把建立民族文化強省的若干項目,變成地方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使文化產業成為云南的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