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世行新的研究成果顯示,適應2050年全球氣溫上升攝氏2度的成本約為每年750億至1000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所占比例最高。這是即將出版的世界銀行報告《氣候變化的經濟學》的內容之一,該報告指出這些投資中的大部需要用于改善排水和公共建筑、海岸帶、供水和防洪等基礎設施使之適應氣候變化,約占適應成本的54%,而道路約占23%。
這就凸顯出12月在坎昆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取得實質性成果的重要性。雖然世界銀行集團不是談判方,但令世行十分擔憂的是,如果在氣候變化領域不能取得進展,全球減貧進程就會受到影響。世行積極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及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世行借款國合作,支持推動最終達成全球協議,采取實際行動。
世界銀行在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約有15億美元的災害風險管理(DRM)投資,其中大部分用于中國和印尼地震后的可持續重建,新項目包括越南和印尼的氣候變化發展政策貸款、湄公河三角洲風險模型和擬議中的太平洋群島災害風險融資框架。目前有3億多美元的投資用于開展試點和擴大幫助貧困社區更好地應對災害的成功項目規模、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和預警系統。災害的跨國影響日益增大,凸顯出在災害風險管理和氣候變化適應領域加強合作的重要性。世界銀行通過“全球減災與恢復基金”(GFDRR)及其捐款國,成為構建中的全球氣候變化適應融資架構的組成部分。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災害風險管理項目負責人阿布哈斯˙吉哈說:“各國對于減災預防性投資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些領域包括預警系統、以社區為基礎的災害風險管理、能夠抵御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等,這說明大家越來越認識到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對來之不易的經濟增長和減貧成果構成的風險。世界銀行及其合作伙伴積極響應這種需求,以各種創新方式提供新的融資工具、投資風險分析和能力建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