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國新辦就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5: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劉夢雅
關鍵詞:國新辦,科技扶貧,脫貧攻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下午4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下午舉辦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科技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外國專家局局長郭秉晨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協主席朱有勇先生。

    首先,我們請徐部長介紹情況。

    2020-12-23 16:03:19

  • 科技部副部長 徐南平: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科技部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科技扶貧工作的各位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科技扶貧是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扶貧行動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16年確定的十大扶貧行動之一。科技部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精準扶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深入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著力補齊貧困地區科技和人才兩大短板,創新部際協調、東西部科技扶貧協作、部省市縣科技管理部門四級聯動三項機制,充分展示貴在精準、重在產業、根在創新、要在合唱、恒在堅持五大特色,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精準脫貧之路。在具體工作中,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

    “點”上全力推進定點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在江西井岡山、永新,四川屏山,陜西柞水、佳縣等5個定點扶貧縣累計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等科技項目250余項,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約8.6億元,培訓基層干部、技術人員等8600余人,選派15名后備干部赴定點扶貧縣掛職,不斷提高定點扶貧縣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5個定點扶貧縣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赴井岡山市和柞水縣考察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井岡山市在全國貧困縣中第一個脫貧“摘帽”,把習近平總書記“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的殷切囑托變成了美好現實;總書記點贊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充分體現“凡是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片”上合力推進片區扶貧。科技部會同國家鐵路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系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推動片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過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推動了秦巴山片區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示范和推廣,推動秦巴山片區中藥材種植、木耳及珍稀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持續增強秦巴山片區內生發展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通過“三區”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專項計劃累計投入經費近5.2億元,支持片區五省一市選派科技人才2.75萬名,培訓5211名農村科技創業骨干。

    “面”上強力推進行業扶貧。科技部緊緊圍繞中央交給的任務,統籌推動全國科技系統扎實開展科技扶貧工作,組織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投身脫貧攻堅。聚焦扶貧主導產業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系統推進科技扶貧,統籌科技資源,選派科技人才,促進創新要素向貧困地區集聚,科技特派員成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科技系統累計在貧困地區建成1290個創新創業平臺,建立7.7萬個科技幫扶結對,選派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投入200多億元資金,實施3.76萬項各級各類科技項目,推廣應用5萬余項先進實用技術、新品種,為貧困地區轉換發展動力、提高生產效能、改善群眾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扶貧扎實推進”,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科技特派員在鄉村脫貧致富中帶頭人的作用。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發揮好科技創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支撐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我的發布詞就這些,下面我們樂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今天除了蘭司長之外,專門請來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郭秉晨,還有朱有勇院士,他是我們科技人員的代表,更是科技特派員的代表。謝謝大家。

    2020-12-23 16:06:17

  • 胡凱紅:

    開始提問。

    2020-12-23 16:07:14

  • 科技日報記者: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提出要持續推進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下來,科技部有什么打算?謝謝。

    2020-12-23 16:14:47

  • 徐南平:

    謝謝你的提問,你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實際上你的問題涉及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家知道,脫貧攻堅是針對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建設現代化強國,在農業農村方面,它對應的主要是鄉村振興。所以,如何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跟鄉村振興戰略對接好,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在農業農村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科技部一直在深入思考,最重要的是把握好黨中央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有關要求。今年10月17日,在國家第七個國家扶貧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發揮脫貧攻堅體制機制作用,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整體穩定,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要激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激勵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非常明確,第一個目標就是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持政策穩定。第二個目標,如何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起來。在這個問題上,科技部黨組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們有一些系統的部署。在這里我主要從兩個角度回答。

    2020-12-23 16:14:59

  • 徐南平:

    第一,怎么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央的政策非常清楚,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保持政策整體穩定,中央要求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原則。按照這樣的原則,科技部黨組去年在召開定點縣扶貧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對定點扶貧工作要落實“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扶持目標越來越精準、幫扶方法越來越科學”的工作要求。整體上說,就是把中央總體穩定政策落實好。我舉一個例子,井岡山市是我們的定點扶貧縣,2017年脫貧摘帽。但是這三年來,我們對井岡山扶貧工作力度一直沒有減弱,總體是穩定的。我們的支持性項目要繼續支持,我們對工作的督促要繼續進行,我們的掛職干部一直堅持在井岡山,這就是體現中央“扶上馬、送一程”,保持政策的穩定。

    第二,如何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這個問題科技部黨組也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在我們有系統部署。我想關鍵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怎么樣認識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的地位和作用。鄉村振興對應著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鄉村振興就是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問題。這個定位非常準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表示,要把堅持科技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位置,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鄉村振興中,我們認為科技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一定要把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工作擺在國家科技發展中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科技創新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2020-12-23 16:30:38

  • 徐南平:

    在工作上,主要是兩條舉措:一是要推動科技工作重心下移。二是要推動科技人才下鄉。為什么這樣說?因為中國的科技工作有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型省份建設、創新型城市建設,但是對于鄉村科技創新工作,縣域創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國務院專門發文,要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縣作為一個支點,通過縣的科技創新工作,把科技的旗幟插遍縣、鄉、村。科技管理工作一定要重心下移,我們有創新型縣(市),有“333”科技園區建設,在全國縣域要建3000多家農業科技園區,來推動科技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

    另外,關于科技人才下鄉,今天我們朱有勇院士過來了。我們的院士也是科技特派員,深入到鄉村一線,這是一個典型案例。從國家層面來講,科技特派員制度已經成為一種國家制度性安排,在下一步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我們要更加完善這個制度,制定更多激勵政策,促使千千萬萬科技人員到農業農村發展的第一線,把科技帶下鄉。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考慮,我們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安排,發揮科技優勢,把科技扶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謝謝!

    2020-12-23 16:40:26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請問科技扶貧是如何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的,特別是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實施后的成效如何?謝謝。

    2020-12-23 17:01:01

  • 徐南平:

    我剛才在發布詞中已經說了一個整體上的思路,如何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有沒有科技扶貧下沉到鄉村第一線,涉及到科技扶貧的重要問題。科技部黨組對此高度重視,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簡單地說,我們主要通過三大機制推動全社會科技力量進行脫貧攻堅。這三大機制就是:部際協同、四級聯動、東西協作。

    一是部際協同。科技部會同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國務院扶貧辦成立了科技扶貧部際協調小組,全面負責科技扶貧的規劃指導、統籌協調、工作推進和督導檢查,共同開展科技扶貧行動。那就是說,在中央層面科技扶貧工作不是科技部一家的事,是整個大科技口的共同任務,所以我們有一個部際協同機制,希望橫向到邊,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二是四級聯動。科技部黨組提出來,“部”是科技部,“省”是指省科技廳,“市”指地級市的科技局,“縣”是指縣級科技部門,就是四級科技部門聯動,并且我們提出科技扶貧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四級科技部門的一把手要親自抓科技扶貧工作。這就是一個上下聯動,所以我們叫縱向到底。這是第二個工作機制,中央有科技計劃有政策,地方也有科技計劃有政策,大家一起協力推動這項工作。

    三是東西協作。東西協作現在有幾個機制。一是科技援疆,二是科技援藏,三是科技援青,就是對西藏、新疆、青海有一個科技援助機制。還有就是我們科技支寧,和寧夏有一個機制,還有科技興蒙,和內蒙有一個東西部合作機制,還有一個科技入滇,就是云南這方面的工作。我們有七個東西部協作機制,希望把東部的一些科教資源推到西部進行脫貧攻堅。

    2020-12-23 17:01:13

  • 徐南平:

    這三個機制在具體工作中是通過“百千萬”工程來實現的。一是“百”,在貧困地區建設100個科技園區、“星創天地”等平臺。二是“千”,組織高校院所與貧困地區1000個科技扶貧幫扶結對。三是“萬”,實現1萬個貧困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就是要動員科技特派員深入到貧困村去。

    三年來,科技部“百千萬”工程扎實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國科技系統一共在貧困地區建設了1290個創新創業平臺,其中農業科技園280多個,我們建立了7.7萬個科技幫扶結對,比我們當時計劃多得多。我們選派了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為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能。

    這是整體的工作部署,我想再舉一個井岡山的例子。2016年以來,科技部發揮行業優勢,指導井岡山實施“百千萬”工程,助力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這是“百千萬”工程的一個小縮影。

    “百”,科技部批準建設井岡山農業科技園區,壯大了井岡蜜柚、有色蔬菜、有機茶葉等規模化農業產業,培育龍頭企業27家,農民合作社15家,引進培育新品種13個,示范推廣新技術30項,帶動貧困戶1239戶,受益貧困人口3850人。 

    “千”,在井岡山我們主要推動了山東壽光與井岡山合作建設了井岡山高科技農業博覽園,整個投資6個億。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們有機會去看看,建的蔬菜種植大棚當時是亞洲最大的體量,非常壯觀。最近我去看了一下,效果非常好。截止到今天,它為100名貧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每年免費培訓種植戶2000名,示范帶動鄉鎮蔬菜種植5萬畝,他們種植的蔬菜現在主要是銷往上海,效益非常不錯。我上次問了一下,平均畝產出大概能達到6萬元左右,效益還是非常好的。  

    “萬”,選派科技特派員進村入企。科技部在井岡山派了5個特派團、31位專家到井岡山對接服務,科技特派員們在井岡山的貧困村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工作。

    通過“百千萬”工程在井岡山的實施,2017年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目前,貧困戶的人均純收入由2600元增長到10205元,科技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就回答這么多。

    2020-12-23 17:14:57

  • 新華社中經社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朱有勇院士,我們注意到云南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難度大,是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請問朱院士,作為駐村扶貧的科技特派員,您是如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請您介紹一下。謝謝。

    2020-12-23 17:36:44

  • 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云南省科協主席 朱有勇:

    我來自云南,云南被譽為“詩的遠方,夢的故鄉”,一個很美的地方,但是由于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云南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而且扶貧的難度很大。我是長期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竹塘鄉蒿枝壩村駐村扶貧,也是第一個把院士工作站建在最基層的村民小組的科技特派員,我們科技團隊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我們用科技的力量去改變當地的貧困面貌,去幫助邊疆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主要做的是以下方面:

    第一,貧困在山區,但是山區有森林資源,就把我們研究了十多年的成果,在林下種植中藥材,把這個技術成果進行轉化、推廣,讓中藥材回歸到深山老林去,我們的這些成果推廣每畝森林可以產出6到8萬元,產值很高。所以助推了當地的農民脫貧致富。

    第二,在一些熱帶的河谷區,大量的冬閑田,我們把研究多年的一個科研成果冬季馬鈴薯技術進行推廣。冬季馬鈴薯就是冬天種、春天收,打了一個時間差,效益很好,一畝地一個冬天平均農民可以增收5000元,把冬閑田變成了效益田、變成了扶貧田。

    第三,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工作,針對邊疆的民族地區群眾技術水平有限的問題,我們辦了專家技術扶貧班,到今年已經辦了36個,完成培養24個1400多人,現在還有12個在辦,有720個農民學習。我們把課堂放在田間地頭,手把手教、面對面學,我們這樣上下來、學下來,一個培訓班辦半年,現在學完的這些學員回去全都脫貧,50%左右的學員回去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帶脫貧,有10%的學員回去把一個村子的人都帶脫貧。

    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些年駐村扶貧,不只我們瀾滄縣,我知道在云南省、在全國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實際還有千千萬萬的像我們這樣的基層科技特派員,他們把科技成果推廣到村村寨寨,把知識、技術傳遍千家萬戶,是真正把論文寫在了祖國的大地上,為我國的反貧困斗爭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謝謝。

    2020-12-23 17:40:08

  • 中國新聞社記者:

    剛剛徐部長介紹了,科技部定點扶貧的扶貧縣已經脫貧摘帽了,科技部在科技支撐脫貧致富的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做法值得總結和推廣?另外,我前一段時間在貴州一個脫貧縣采訪時,當地的鄉村干部比較擔憂的一點是脫貧摘帽之后,如果遇上自然災害等,返貧了怎么辦?科技部在這塊有沒有一些規劃?謝謝。

    2020-12-23 17:56:46

  •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 蘭玉杰: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黨組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扶貧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對定點扶貧工作加強系統謀劃、創新工作機制。主要做法是,用“五個一批”統籌推進。這“五個一批”其實是五個關鍵詞:第一是人才。選送了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掛職干部和科技人才。第二是項目。實施了一批接地氣效果好的科技項目。第三是平臺。建立了一批示范帶動性強的創新創業載體。第四是產業。做強了井岡山蔬菜、永新蠶桑、柞水木耳、佳縣小雜糧,還有屏山的茶葉等一批有特色可持續的扶貧產業。第五是民生。辦成了一批有溫度、暖人心的民生實事。比如科技部組織了35名定點扶貧縣的干部,到香港參加高級公務員經濟管理研討班的培訓。還通過“櫻花計劃”項目支持60名定點扶貧縣的初高中生到日本開展研學交流。通過“五個一批”,使五個定點縣成為創新驅動精準脫貧的示范田。這是回答你剛才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在工作中的體會和經驗,我想剛才徐部長也在發布詞中談到了,我在這里簡要再給大家介紹一下,主要是五個方面的經驗。

    一是貴在精準。就是要立足定點縣的實際,堅持問題導向,要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真正做到把定點貧困縣的情況摸的很清,產業選的很準,人才派的很好,項目立的很對。

    二是重在產業。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科技部一開始就把支持引領定點縣的特色產業作為主陣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就是人才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產業走,不斷激活人才鏈、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就是真正把鄉村產業和技術留在農村,把就業崗位和收益留給農民,把特色產品和品牌推向全國。

    三是根在創新。我們動員貧困群眾通過科技人員參與到幫扶項目的規劃、實施、評估等各個環節,增強他們對幫扶項目的參與度,還有就是對項目收益的獲得感,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講,怎么防止返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根在創新。

    四是要在合唱。徐部長剛才也講了,我們在定點縣主要就是通過“部-省-市-縣”四級科技部門聯動機制,來選優派強掛職干部和科技人員,統籌科技力量,開展東西部科技扶貧協作,進行企業對接,合力推動定點扶貧。

    五是恒在堅持。科技扶貧工作始于1986年,先后從優秀的后備干部當中選拔了30屆扶貧團,堅持初心本色、科技特色,久久為功,幫助貧困地區依靠科技力量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大家都知道,在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柞水考察的時候,點贊“小木耳大產業”,下面我就結合柞水的木耳產業給大家簡要的再介紹一下。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柞水的真實寫照。木耳在柞水種植的歷史很悠久,但是它的傳統方式耗時長、產量低、效益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科技部幫助柞水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選準木耳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我們立足了全產業鏈,一是精準選派科技人才,二是精準統籌科技資源,三是精準賦能扶貧產業。通過項目攻克關鍵技術、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提高木耳產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具體來說,在平臺建設上,我們就是支持柞水縣建設國家級創新縣、全國木耳大數據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在項目上,我們精準實施了“秦巴山區食用菌質量安全保障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各級各類28個項目,投入了7000多萬元,引進培育了木耳菌種5個,示范運用推廣新品種6個,制定了吊袋栽培等技術規程4項;在人才支撐上,通過“三區”人才計劃精準引進食用菌領域李玉院士等科技人員380名,他們做給農民看,讓農民相信,農民不相信不行;領著農民干,手把手地教;還有帶著農民賺,真正激發農民的動力,這些科技人員成為木耳技術的傳播者,木耳產業的領頭羊,科技脫貧的帶頭人。

    通過科技的力量,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目前柞水縣已經形成了木耳產業發展的“333”格局,什么意思?第一個“3”,形成了種植、加工、質量溯源三大木耳技術體系。第二個“3”,帶動了30個木耳示范基地。第三個“3”,實現了木耳產業年產值近3億元,將全縣60%的貧困戶都吸納在木耳產業鏈條上。

    第三個問題,我覺得防止返貧最重要的辦法就是依靠科技力量來激發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就是要讓他們通過參與到項目當中,通過培訓、評估、實施,讓他們有獲得感,有內生發展動力,返貧問題就能解決。所以,科技扶貧實踐已經證明“凡是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我還想說一句話,就是科技幫扶的實踐還將證明,“凡是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謝謝。

    2020-12-23 17:57:19

  • 中國日報記者:

    據了解,科技部與寧夏自治區開展“科技支寧”科技扶貧東西協作行動,請問項目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謝謝。

    2020-12-23 18:02:56

  •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外國專家局局長 郭秉晨:

    感謝媒體朋友對寧夏科技扶貧的關注。大家知道六盤山貧困地區是國家確定的十一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其中位于六盤山區的寧夏“西海固”地區更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寧夏西海固地區的貧困群眾,多次到西海固地區看望貧困群眾,并對脫貧攻堅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6年總書記在寧夏明確提出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5年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寧夏最后一個貧困縣西吉縣也于上個月16日正式宣布脫貧摘帽,至此,寧夏有9個貧困縣實現摘帽,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80.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寧夏西海固地區徹底甩掉了“苦瘠甲天下”的帽子,期盼千年的小康夢即將實現。

    扶貧關鍵在產業,產業發展關鍵在科技,寧夏始終把科技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在科技部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寧夏啟動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了“科技支寧”科技扶貧東西協作行動,科技部領導多次到寧夏部署推動。2018年科技部又組織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農科院、浙江農科院等國家大院大所一大批專家深入西海固地區,圍繞脫貧產業,引進推廣落地了一大批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為產業扶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下面我講幾個故事。

    科技部幫助從山西農科院引進的小雜糧滲水地膜穴播技術,這項技術從2018年落戶在寧夏海原等縣,在西海固地區當年示范就創造了谷子單產1292斤的高產記錄。大面積推廣平均單產達到600斤,我們傳統谷子種植才200多斤,現在這項技術大面推廣平均600多斤,是傳統產量的2-3倍。特別是今年,今年是寧夏西海固地區旱情比較嚴重的一年,這項技術在核心示范區單產再創歷史新高,畝產達到1426斤,產值達到4278元,這項技術應該說在西海固地區產業扶貧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老百姓看到以后奔走相告,看到新技術的老百姓確確實實非常振奮,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產量增幅不是百分之幾,是幾倍的增長。迅速成為廣大貧困群眾爭相采用的香餑餑技術,僅兩年時間,這項技術就推廣了近30萬畝,目前小雜糧滲水地膜穴播技術已經成為寧夏脫貧產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再舉一個例子,由科技部牽線,從中國農業大學引進的肉牛“一母兩犢”飼養技術,大幅度提高了肉牛養殖效益,降低了飼養成本。“一母兩犢”就是針對母牛養殖成本比較高突出問題,用中國農業大學的技術,除了肉牛母牛養殖自己的小牛犢以外,另外再配養一個奶牛的小公牛犢,養殖效益大幅提高,我們配養奶牛的小公牛犢24個月,長成以后賣掉純收入1萬元以上。這項技術的推廣,一下子降低了飼養成本,提高了肉牛養殖的效益。同時,采用草畜一體、營養配方等飼養新技術,目前貧困戶養殖肉牛每頭增收2000元以上,這項技術大幅度提高了養牛貧困戶的收入。在養殖核心示范區西吉縣的馬溝村,這個馬溝村從技術引進前肉牛養殖規模2100頭,現在迅速增加到了5360頭,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推廣到20多個村,為我們山區老百姓通過肉牛養殖增添了科技的力量。還有從廣西農科院引進的土壤深松耕粉壟技術,這項技術大幅度提高了旱作區的土壤保水性和養分利用率。我們種植馬鈴薯,每畝增產20%以上。另外,我們還從浙江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引進的冷涼蔬菜優新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使蔬菜單產平均增加了15%左右。

    剛說的這些產業都對我們西海固地區產業扶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看得見,會用,而且馬上能夠增效的技術,非常實用。這兩年正是在科技的支撐下,我們寧夏貧困地區的脫貧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貧困農民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6818元,增加到目前的11450元,幾乎翻了一番,增收速度非常快。

    另外,生態移民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生態移民的比重大,是寧夏脫貧攻堅的一個最大特點。我們寧夏600多萬人,光扶貧生態移民搬遷人口就達到123萬,占總人口的將近18%,這個比例比較大。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個目標,發展移民地區的脫貧產業是關鍵,搬出來了,怎么有穩定的產業,使他能穩得住,這是關鍵。寧夏賀蘭山東麓是寧夏生態移民的集中安置區,這個區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優質葡萄酒產區,為了發揮優質特色產業對搬遷移民增收致富的作用,自治區黨委政府大力發展葡萄酒產業。目前寧夏釀酒葡萄面積已接近50萬畝,也是全國最大的優質葡萄種植區域,這個葡萄酒產業帶動了勞務及移民就業12萬人,成為賀蘭山下生態移民的重要脫貧產業。為了支持寧夏生態移民區葡萄酒產業發展,科技部從前年開始又組織國內優勢科技力量,在寧夏實施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從釀酒葡萄的品種選育到生態栽培、到機械設備、到釀造工藝等,開展了全產業鏈的科技攻關,讓葡萄酒產業真正成為生態移民的致富產業。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科技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進一步加強東西部科技合作,努力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依靠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謝謝大家。

    2020-12-23 18:03:20

  • 徐南平:

    我來補充一下。剛才郭秉晨同志談了寧夏的工作,實際上寧夏的工作最根本的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推動東西部合作。總書記在寧夏說的很清楚,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句話一直指導著我們,脫貧攻堅中科技是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另外,總書記在方法論上面也提的很清楚,就是東西部合作,專門提出來,因為西部科教資源相對比較少,所以剛才郭廳長介紹了很多技術,實際很多技術并不是寧夏產生的,但是我們通過發揮制度優勢,開展東西部合作,像滲水地膜,實際是山西的姚建民老師的成果,我是非常敬佩,你們記者有機會去采訪,他普通話說的比我還差,但是他工作做的非常漂亮,在全國各地推廣了很多。像寧夏兩年就推廣30萬畝,30萬畝是什么概念?原來200斤的產量,現在差不多最高到1400斤。一斤大概是2.8元,農民大概有5畝到10畝地,擁有10畝地的農民就靠這一項技術,同樣還是那樣種,收入更高,這就是科技發揮的力量。

    所以,科技部做的工作,一方面抓上天入海,最近“奮斗者號”到了1萬米深,我們感到非常自豪,同樣我們也可以給農民帶來真實的生活水平提高,在脫貧攻堅中我們一樣感到自豪。所以,像朱院士和剛才講到的姚建民老師都是科技界杰出代表,都是我們的科技特派員。我們寧夏脫貧攻堅能夠發展到今天,背后首先是制度上的優勢,同時也有科技人員真正地心系農業農村發展。真正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關鍵還要深入到鄉村去,踏踏實實去做這些工作。我覺得這種精神不但在脫貧攻堅中間很關鍵,在鄉村振興中間同樣是關鍵,這種精神要發揚下去。科技人員是科技扶貧的最寶貴的一份力量。謝謝。

    2020-12-23 18:11:21

  •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科技扶貧在促進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還有群眾增收方面達成了哪些成效?有沒有具體的數據介紹一下?謝謝。

    2020-12-23 18:12:39

  • 蘭玉杰:

    感謝你的提問。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科技部始終引導全國科技系統堅持“需求導向,人才為先,科技支撐,統籌資源”,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平臺建設、要素對接、創新帶動、培養培訓等行動,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主要來說就是三個:

    一是精準賦能扶貧產業,著力提升貧困地區產業質量效益。在這里有一組數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科技系統累計在貧困地區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發展專項等各級各類項目3.76萬項,推廣應用了“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粉壟耕作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新品種5萬余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握一條,就是讓廣大的貧困群眾參與到項目當中,從技術的培訓到技術的轉化到技術的收益,農民都能充分參與和得到實惠,不斷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和內生動力。

    二是精準選派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員成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為重要抓手,共選派28.98萬名科技特派員奔赴到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在一起。廣大科技特派員成為“三農”政策的宣傳隊,成為農業科技的傳播者,成為科技創新的領頭羊,成為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真正打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工作隊。

    三是精準統籌科技資源,促進創新要素向貧困地區集聚。在這里我有一組數據。我們先后在貧困地區建立了國家創新型縣5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83個,“星創天地”1002家,為貧困地區創新創業增加了活力。同時我們也積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與貧困地區對接,就是徐部長講的東西部合作對接“百千萬”,這個“千”的意思就是對接,累計建立科技幫扶結對7.7萬個,為貧困地區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232家,產業的發展必須有企業帶動,有效提升了扶貧產業的發展質量,為我們貧困地區下一步發展打好基礎。謝謝。

    2020-12-23 18:14:58

  • 徐南平:

    這個問題我想補充一下。對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剛才這位記者提出的問題,產業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很多指標,但是最重要的是怎么提高農民的收益,產業不升級,收益提不高。

    我舉幾個例子,我們喜歡吃的西紅柿,第一種種植方式是傳統的大田種植,第二種種植方式是設施農業,第三種方式是工廠化農業。通過技術升級,實現畝產出翻幾番。我還看到實驗室里面,在一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他們做了番茄素,根本不需要種植了,直接把番茄的營養素通過生物質發酵出來了,那個畝產數就不好算了,那是現代化的生物工程做法。實際上產業的技術升級能夠帶動農民的增收,所以總的來說,對于鄉村來說,我們希望努力提高投入產出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就是根本的東西,而這種根本的東西在科技。

    但是,很多時候不是沒有先進的技術,像大棚技術、先進農業技術都有,但是為什么沒有到鄉村去,沒有讓農民致富,產業怎么發展是有很多講究的。因為鄉村就是缺人才和技術,不對路的人才和技術過去是很麻煩的。我們這些年的扶貧,對產業來說第一個就是怎么選準產業,真正服務地方的實際。剛才郭廳長講我們種谷子,為什么在那個地方我們用地膜,它的土地是很貧瘠,最大的問題是缺水,用地膜就是保水的,最后產量提高了。所以不能好高騖遠。保水的問題,我們為什么能成功,我們就要選擇最好的技術,把地膜保水搞到最好。第二個就是能夠選擇最優秀的人才,這個優秀不僅僅水平高,還得真正的想幫農民干事情,所以我對這些科學家,像朱院士、像姚建民老師這樣真正想著農民的科學家,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踏踏實實帶著技術去做。然后還有一些好的企業,像井岡山種蔬菜的九豐,在幫助農民的過程中也通過市場化機制引來發展的機會。這里有很多經驗需要我們總結,但是最核心的還是鄉村一定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要有產業升級的技術,更需要一種機制讓科技人才能夠下鄉,這是脫貧攻堅總結的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我想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方面要堅持的一個方面。

    2020-12-23 18:39:31

  • 胡凱紅:

    最后一個提問。

    2020-12-23 18:40:58

  • 三沙衛視記者: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于脫貧攻堅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們想了解的是,科技部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舉措,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謝謝。

    2020-12-23 19:05:35

  • 蘭玉杰:

    非常感謝你的提問。大家都知道,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科技扶貧工作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科技人員上山下鄉受阻,下不去,不能在生產季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我們的主要舉措有三點:

    一是在疫情初期,科技部就印發了《關于組織動員科技特派員推成果強服務保春耕的通知》,主要開展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是聚焦疫情防控期間春耕生產的特點和技術難點,使科技特派員下去,強化農業科技服務,重點是圍繞促春耕、保供給做好技術服務。特別是增強糧食生產的減災和防災能力,提高糧食的生產能力,因為季節是不等人的,這是做的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是及時篩選和發布了一批先進適用技術,編印了科技手冊向農民定向推送,來幫助農民在線上指導返鄉創業農民,在線上開展培訓、答疑、指導實際問題。廣東省原來科技特派員一個人一個人在做,后來變成科技特派員組團去做。另外,四川省近2萬名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科技扶貧在線”互聯網平臺的作用,通過活躍在貧困村6萬名的信息員,將復工復產的農業技術及時傳播到村入戶。還有重慶市,從3月10日開通科技特派員網絡公開課,每個星期二的晚上都組織科技特派員在云上講解技術,推廣新品種、互動答疑,連續播了40期,效果非常好。

    二是如果農民不就業,打工出不去,肯定要返貧,科技部出臺了《關于實施定點扶貧縣就業幫扶行動的通知》,挖掘科技平臺潛力,比如梳理盤活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還有星創天地,來提供就業崗位。同時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還有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來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這個效果非常好。

    三是銷售,解決農產品銷售不出去。我們食堂今年買了不少,但是最主要組織制定了消費扶貧行動方案,搞了一個系列活動,叫做“愛心扶貧 你我同心”,常態化推介了20多種扶貧的產品,特別是借力中國農業銀行等各方電商平臺優勢,幫助銷售了800多萬元的農產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4月20日在考察柞水以后,又聯合人民優選平臺,十天內銷售了8000多單26萬多元,效果非常好。

    我想總結的是,在抗疫期間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個是怎么樣讓春耕生產不能耽誤,要下去。第二個是就業,這是一個根本。第三個是消費扶貧。

    謝謝。

    2020-12-23 19:06:13

  • 徐南平: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實際上剛才蘭司長說的很清楚,從三點來說的。復工復產,中央有一系列部署,春耕農業生產的問題中央也都有很重要的部署,這都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問題,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消費是掣肘,但是這些問題怎么解決?第一個疫情期間貧困地區幾乎沒有出現過新冠肺炎病例,這是我們比較安心的,也是我們國家抗疫的一大成就。第二個隨著國務院部署復工復產,我們外出務工實際上達到歷史同期水平了。第三個是通過多方努力,通過網購,這個情況在不斷地好轉,影響在不斷地消減。我跟大家談一點體會,今年我的工作主要在科技抗疫,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一件事。我每天晚上工作到臨睡前,我都要上電商扶貧館,我家里所有吃的用的東西都是在扶貧館里采購的,這都是我自己支持脫貧攻堅的一種辦法,我希望大家多多去網站上的扶貧館,多購買我們原汁原味原生態的脫貧攻堅的產品。謝謝各位。

    2020-12-23 19:10:23

  • 胡凱紅:

    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徐部長,謝謝其他三位發布人,謝謝各位。

    2020-12-23 19:11: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