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首先請問楊濤主任,您作為基層的科技推廣人員,您認為農業科技對糧食的“九連增”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另外請教畢總師,我國糧食已經實現了“九連增”,按照糧食生產規律和氣候變化的發展,我國是否已經作出了未來糧食減產或者歉收的預案?謝謝。
2012-12-25 11:23:07
楊濤:今年我們全國糧食喜獲豐收,實現了“九連增”的奮斗目標。我們在基層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感觸也很深,臨泉縣是國家人口最多的一個縣,今年我們的糧食生產也實現了“九連增”,全縣糧食總產達到了118.7萬噸,這個產量相當于九年前全縣糧食總產的兩倍左右。同時,我們的玉米生產也再創新高,經過近幾年的科技攻關,玉米單產創下了850.1億公斤的最高紀錄。
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刷新了這個記錄。在“九連增”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的糧食生產先后歷經了高溫、干旱、病蟲危害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面對這些因素的影響,各級各部門都緊急行動,加大了抗災補救措施的落實,也促進了農業先進技術的普及應用,這就體現出了科技在農業增產中的強大支撐作用,減少了災情造成的損失。特別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國家下發了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尤其是對基層的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像我們這些活躍在基層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都積極地深入一線,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我們深入一線,深入田間地頭,認真幫助農民解決一些技術難題,大力推廣一些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特別是一些抗災增產的實用技術。像一些關鍵技術、優良品種的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農機農藝結合技術、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技術,經過我們的一致努力,得到了全面落實。在臨泉縣,這些關鍵技術到位率達到了95%以上。這也就加快了現有的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今年糧食大面積、大范圍地增產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撐。
同時,我們按照農業部的要求,整建制開展了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構建了一大批區域性、標準化的農業技術新的增產模式,這也就有力地推進了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也推動了良種良法的配套,同時更推動了節本增效的協同發展。通過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我們各項技術得以繼承應用,得以推廣,這樣就為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提供了保障。
2012-12-25 11:24:35
畢美家:2013年我們要力爭糧食再豐收。糧食“九連增”,連續五年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這標志著我們國家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已經跨上了新的臺階,我們的基礎條件好了,我們的抗災能力強了,特別是我們的機械化水平、科技裝備水平上來了,所以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給我們從事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同志們一個巨大的鼓舞。相信國家對“三農”的扶持,特別是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會越來越大。我看過一個資料,九年前,一年扶持“三農”的資金只有2200個億,2012年達到了12000億,相信2013年在今年的基礎上還會有新的增長。
另外,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下一步我們的方向還是要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我看過一個資料,是黑龍江綏化的,綏化是一個產糧大市,過去他產的糧食只相當于黑龍江的不到五分之一,由于這些年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今年產的糧食是330億斤,單產比過去提高了15%,所以只要我們思想不放松,措施跟的上,把著力點放到發展現代農業上,2013年,農業再豐收還是有信心的。
2012-12-25 11:36:37
郭衛民:謝謝,在農業部準備發布會的時候,從農業部的專家、領導那里了解到,現在農業包括種植的水平、裝備,還有我們科學種田的方方面面,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2-12-25 11:37:02
畢美家:舉一個例子,最近連續五、六年,黃淮海地區小麥到了春天的時候是大旱,2008年底、2009年初,那時候黃淮海地區的小麥干旱是50年一遇的,要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受旱以后單產就是百八十斤了,如果是解放前,那是顆粒無收的。
對于災害,我們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采取了若干扶持政策,進村進戶,幫助農民抗災救災,有一些鰥寡孤獨,在外打工不回來的,我們組織力量免費給他澆,在大災之年奪得了豐收。
只要我們有這種精神,再加上這樣的裝備,這樣的政策支持,我想我們現在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是比較強的。美國今年遇到了干旱,整個世界糧食減產大約在2.8%-3%左右,中國如果遇到這樣的干旱,我們有體制的優勢,我們會把災害降到最低限度。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訴大家,我們要有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我覺得我們應該有這方面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