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9月30日,在發射架內的長征三號丙火箭正在加注推進劑。 9月30日9時,托舉“嫦娥二號”的長征三號丙火箭進行常規燃料加注,“嫦娥二號”發射進入倒計時。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記者:作為工程總設計師,您需要經常協調各個分系統之間的工作,在協調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吳偉仁:整個探月工程下面分成五大系統,包括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衛星系統、地面應用系統和發射場系統,這五大系統參與的人員有數萬人。由于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整個工程進行得有條不紊,協調沒有碰到太大的困難。
總設計師必須充分考慮工程安全。舉個例子,火箭系統有將近3萬多個元器件、將近10萬根電纜電線、4800多條焊縫,衛星系統有5萬多個元器件;火箭和衛星加起來,在空中要點火起爆的火工品有200多種。這些火工品能不能準確起爆,這些焊縫有沒有漏的,眾多的元器件質量有沒有問題,任何一個出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工程的成敗,我覺得最大的挑戰在這里。
記者:嫦娥二號的研制是獨立自主的還是借鑒了國外一些現有的技術成果?
吳偉仁:探月工程是一項和平利用太空的事業,我們希望和有關國家和國際同行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
我們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上也開展了一些國際合作。比如在測控方面,歐洲航天局給了我們一些支持,我們利用他們的一些航天站來作為我們的備份,延長了我們的測控時間。而我們的科學數據也免費提供給他們,實現資源共享。
當然,高科技是買不來的。我們的國情決定了必須依靠自力更生發展高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