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趙薇、白瑞雪、田兆運、李宣良)從“月亮城”西昌起飛到軟著陸月球完成精彩互拍,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讓我們共同回顧“嫦娥”一路走來的精彩鏡頭,感受中國探索未知空間的智慧與勇氣。
夢想起飛
時間:12月2日1時30分
地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鏡頭:西昌是夜無月,繁星滿天。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托舉著嫦娥三號直沖云霄,火紅烈焰劃破夜空,在天幕上形成一道明亮光帶。
這是人類第130次探月之旅。嫦娥三號由著陸器和被稱為“玉兔”的月球車組成,總重約3.8噸。在夜幕中飛行19分鐘后,火箭把嫦娥三號送入近地點高度21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6.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與嫦娥一號長達7天的太空跋涉相比,這次的旅程走得輕快許多。
解讀:(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杰)本次發射具有多窗口、窄窗口的特點,把嫦娥三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入軌精度比嫦娥二號提高了3倍多。
太空剎車
時間:12月6日17時53分
地點:距月面約100公里的環月軌道
鏡頭:17時47分,北京飛控中心發出指令,嫦娥三號探測器器載變推力發動機成功點火,這是目前我國空間推力范圍最大的“大力士”。
361秒鐘后,嫦娥三號順利進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約100公里的環月軌道,真正成為一顆月球衛星。為了能在月晨時刻準確降落虹灣區,嫦娥三號還要繞月飛行8天。
解讀:(探測器系統專家吳學英)近月制動是一次關鍵的軌道控制,難在精準:軌道要測得準,控制參數要計算得準,探測器也要執行得準。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嫦娥三號無法被月球捕獲,不是飛離了月球,就是一頭撞上月球。
完美著陸
時間:12月14日21時11分
地點:距地球約38萬公里的月球表面
鏡頭:變推力發動機再次開機,以每秒1.7公里速度環月飛行的嫦娥三號從距月面15公里處實施動力下降。距月面約100米時,嫦娥三號暫停腳步,用三維成像敏感器對著陸區進行精障礙檢測,選擇最安全的著陸點。
21時11分,發動機關機,嫦娥三號依靠自身重力下落。著陸腿穩穩地“站”上月面,嫦娥三號成功著陸。這是我國探測器首次登上地外天體,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
解讀:(探月工程高級顧問歐陽自遠)落月是整個任務最關鍵階段,新研制設備性能是否可靠、月面未知地形是否滿足著陸要求,都帶來了風險。為規避風險,科研人員攻克了著陸的自主導航控制、著陸推進和著陸緩沖等關鍵技術。
中國印記
時間:15日4時35分
地點:月球虹灣地區
鏡頭:凌晨3時的北京夜色寂靜,而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還是沐浴著陽光的上午。慢慢地、穩穩地,“玉兔”開始向轉移機構移動。近一小時的謹慎“摸索”后,“玉兔”已站立在轉移機構前端。
4時06分,托舉著“玉兔”的兩條“扶梯”輕觸月面,在著陸器與月球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玉兔”隨后沿斜梯款步而下。4時35分,“玉兔”踏上月球,車輪在月面印出兩道深深痕跡。這是中國探測器留在地外天體上的第一串“腳印”。
解讀:(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嫦娥三號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需要突破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和地面試驗驗證等多重難關。在實現軟著陸之后,月球車成功分離是開展后續工作的第一步。
精彩互拍
時間:15日23時許
地點:月球虹灣地區
鏡頭:在虹灣地區布滿礫石和塵埃的灰黑色月面上,著陸器被陽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車“胸前”的五星紅旗鮮艷奪目——著陸器和月球車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相拍照,照片數據完整、圖像清晰。
國旗展現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飛控中心掌聲驟起。這是五星紅旗在地外天體上的第一次“留影”。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隨后宣布,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解讀:(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兩器”成功互拍意味著它們攜帶的載荷順利工作,這次任務“實現軟著陸、開展就位探測和巡視勘查”的目標已經實現。在接下來的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里,月球車和著陸器還將開展更多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