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李姿閱制圖
12月14日晚,嫦娥三號將在月球表面實施軟著陸,這是此次嫦娥三號任務最大的難點,也是任務成敗的關鍵所在。據(jù)悉,嫦娥三號將在近月點15公里處以拋物線下降,相對速度從每秒1.7公里逐漸降為零。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2分鐘。
“發(fā)射、近月制動、變軌和月面降落比較起來,后者更為關鍵。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也是一個最重要的考驗。”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
難點一
能否落在指定的虹灣區(qū)域
能否在指定的月球虹灣區(qū)域準確落下,是嫦娥三號探測器實施軟著陸首先面臨的難題。
之前,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衛(wèi)星已經解決了繞月飛行的技術問題。這一次,嫦娥三號探測器則要解決繞月成功后,能不能在指定區(qū)域落下來的問題。
這好比開汽車,在高速路上跑,速度慢了,耽誤時間,速度太快,又不能及時剎車;要不就錯過了目的地,要不就一頭撞上去,不能成功完成任務。
所以,嫦娥三號的“剎車”時間是否合適、遠近距離是否準確,都是此次發(fā)射任務的技術難點和關鍵。
難點二
最終落月地點選擇仍有難度
嫦娥三號著陸地點,選在較為平坦的虹灣區(qū)域。但由于月球地形的不確定性,最終落月地點的選擇,仍存在一定難度。
“月球表面從宏觀的方面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平坦的,但小范圍,比如50米×50米或者10米×10米的小環(huán)境,它的地形地貌是什么樣子,我們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最終會降落到什么地方,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盡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風險還是比較大,因為那里的月石、月坑很多,可能碰到石頭,也可能碰到壕溝,這些情況都可能存在。”吳偉仁說。